美文网首页简书电影娱乐大事件
复制“贱民”——电影《何以为家》

复制“贱民”——电影《何以为家》

作者: 卡叽满 | 来源:发表于2019-05-19 12:21 被阅读12次

“底层社会的蝼蚁”

复制“贱民”的表述,来源于2013年南方周末对当年轰动一时的南京“饿死女童案”的报道。

南京22岁母亲乐燕出门找寻毒品,把两个亲生孩子活活饿死在家里。回顾其如遭诅咒般的人生,乐燕被父母遗弃、黑户、半文盲,流浪街头,最终沦落风尘并染上毒品。成为母亲后,又将不幸的童年复制到两个饿死的孩子身上。

乐燕被形容为现代“贱民”:无法获得最起码的权利与尊重,且极易成为悲剧诞生的沃土。

“饿死女童案”的母亲乐燕

“贱民”是如何代代相传的?

赞恩拖着几乎与自己等高的煤气罐“工作挣钱”,一辆校车驶过,他凝视。家里,父母因为是否要送赞恩上学争执。没有完整正规的教育和训练,赞恩一辈子只能是一个搬煤气罐的工人。因为他没有能力去做更加复杂的工作靠自己挣钱,更不用说依赖家里继承的财富或是社会人脉。

庭审中。阿萨德说,“我们周围的女孩也是这个年龄结婚。” 赞恩的爸爸说,“我从小也是这样的。”

乐燕与两个被饿死的孩子的童年惊人地相似。由于没有户口,她无缘享受正常的教育和关怀。离家出走后,差点死于绑架和刀砍。成年后,乐燕成为坐台的小姐,也是毒品瘾者。

底层的环境塑造了他们,让他们在生活的旅途中一步一步走在了重复过去的路上,于是永远困在了底层蝼蚁般的生活中。

他们为什么要生孩子?

地位越底层,越要生孩子,生活负担越重,越无法保障孩子的生存和教育,越容易让孩子继续停留在底层。一个可怕的恶性循环。

有传统观念的因素作祟。赞恩爸爸说:“人们劝我多生孩子,说孩子可以给你支持。但是我的孩子越多,生活就越窘迫。”痴人说梦罢了。也有的人甚至不明白迎接一个生命需要承担的责任。他们成年,和别人发生关系,于是有了孩子并把他生下来。一切都是顺其自然,不加思考。

他们对孩子并非毫无感情。妈妈哭喊着“为了我的孩子,我愿意去犯任何罪。”诚然,她是爱孩子的。但她的爱只能够让他们活着,毫无尊严、毫无被爱感受地活着。

新闻报道里提及了乐燕在庭审中说的一句话。面对愤怒的大众,乐燕在法庭上说:“一个从来没有得到过爱的人,怎么给别人爱?”令人唏嘘,同样绝望、无助。

我出生前,父母曾认真地思考过要不要孩子。“当时生活太苦,不想让孩子跟我来受罪。”妈妈回忆那段艰难的岁月。所幸后面生活条件改善,我才拥有了生活的权利。

如果你无法给予孩子生存和成长的保障,请不要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来。纵然你一无所有,你仍能给予他最后的爱:不是让他小小年纪就承受饥饿的折磨、打骂的侮辱,而是保护他避免生活的痛苦。

跨越阶级鸿沟?

小演员赞恩无疑是幸运的。彩蛋中我们了解到,他在难民窟中被发掘,成为小演员,获得了照顾和受教育的权利。

但其他的许许多多的“赞恩们”呢?

叙利亚动荡发生以来,大量叙利亚人在黎巴嫩避难。部分叙利亚难民已经在黎巴嫩生活了6到7年之久。尽管成功的躲避了战火,但据联合国的调查,不少难民的生存状况堪忧。

联合国难民署公共信息部门负责人 丽莎:大多数在黎叙利亚难民生活条件极其困难,根据我们对在黎叙利亚难民贫困状况的调查,76%的在黎叙利亚难民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也就是说他们每天的生活费在3.8美元以下。

纪录片《出路》,马百娟生于农村的贫困家庭,像其他农村孩子一样,憧憬读书改变他们的命运,能让他们过上更好的生活。但对于女孩子来说,她的出路只有嫁人。16岁,在农村嫁人生子,把梦想寄托给下一代:自己还没活明白,就要养育下一代了。

阶级鸿沟难以跨越,社会阶层固化,已是不争的事实。这意味着社会的不公正:条条大道通罗马,而有些人,一生下来就在罗马,有些人要努力一辈子才能到罗马。

永远沉睡在沙滩上的男孩

你在为谁流泪?

《何以为家》这类社会题材电影的意义就是,让你知道世界上不是所有人都同你一样活着。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生活和命运,但哪怕处于社会底层,他们同样是跟你一样有感情的人。也许我们没有能力在难民署募集多少钱,或使联合国通过某项决议。但是,如果这部电影,能让你在走出电影院之后有所反思,对自己拥有的美好更加珍惜,对他人更善良和理解,它的意义就已经存在了。

另一层的意义,是体验不同人生。“当电影发明以后,人类的生命比起以前延长了至少三倍”杨德昌。“多幸运,不用接触,就可以看到世界的背面”林奕含,《房思琪的初恋乐园》。

我愿意为值得的故事流泪。

赞恩的笑

参考资料:

复制“贱民” 南京饿死女童母亲的人生轨迹

https://new.qq.com/rain/a/20131017011467

百万叙利亚难民滞留黎巴嫩 生存现状堪忧

http://news.sina.com.cn/o/2018-08-30/doc-ihikcahf8219165.shtml

纪录片《出路》揭露残酷现实:父母越不努力,孩子越没出路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05525138745455768&wfr=spider&for=pc

相关文章

  • 复制“贱民”——电影《何以为家》

    “底层社会的蝼蚁” 复制“贱民”的表述,来源于2013年南方周末对当年轰动一时的南京“饿死女童案”的报道。 南京2...

  • 何以为家?何以为家?

    我刚刚看了这部伟大的电影《何以为家》,这个中文名字翻译的特别容易让人产生共鸣。何以为家?哪里才是我的家呢?何...

  • 电影《何以为家》影评

    #何以为家/迦百农[电影]##何以为家# 电影《何以为家》影评 ——何以为家?有爱的...

  • 电影|《何以为家》

    电影讲述了一个12岁的黎巴嫩男孩赞恩悲惨的生活经历,他控告自己的父母,原因是父母生下了他,却没有能够好好的抚养他。...

  • 电影《何以为家》

    这部电影讲的是在叙利亚战争中,一名年仅12岁的小孩赞恩以及他的一家逃亡到黎巴嫩后的经历和遭遇。 在黎巴嫩,贫困、落...

  • 电影《何以为家》

    “是出生证,不是死亡证。” 赞恩笑了,是这部电影中他笑得最开心、最灿烂的时刻。 有些家长我们无法评判,我们没有他们...

  • 电影《何以为家》

    “我希望大人听我说,我希望无力抚养孩子的人别再生了。 我只记得暴力、侮辱、殴打、链子、管子、皮带。 我听过最温柔的...

  • 电影《何以为家》

    对每个人来说,生活都是不易的。有时你笑着,谁又了解笑容背后的困难与辛酸。电影最后的场景定格在赞恩的笑容中,...

  • 电影《何以为家》

    法庭上,赞恩说:“无力抚养孩子的人别在生了。” 赞恩与他的兄弟姐妹挤在黎巴嫩首都的贫民窟里,他们是叙利亚难民,...

  • 贱民

    这个脑洞有点大,我……无话可说。 不过能帮助朋友的时候就要挺身而出,在危急关头因百姓而不退缩,就好了。 但是呢,如...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复制“贱民”——电影《何以为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lnfz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