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们亲戚家的一个真实的故事:
堂姐家的小外孙上小学一年级了。放学回来做作业,发现有一篇日记要写。
孩子写不出,坐在一旁的爸爸看见了,严厉批评了几句。孩子一个倔强不写了,爸爸气得提起棒子就追着打。
孩子不写,无非两个原因:能力不足或没有意愿。
这么小的孩子不写,大多与能力有关,因为不会写,这样的强迫,不但不能提高能力,把想学的意愿都扼杀了。
现在流传一段话: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据说这句话开始是一家公司的企业广告,然后不知怎么被捧成了万众追随的教育信条。
人生那么长,不输在起跑线,输在转角处也是有的,最怕的是输在终点线,那就真的很难看了。
可悲的是,很多人为了不输在起跑线,孩子还小,就参加早教班,兴趣班。按说这也没什么,纠正孩子的一些不良行为,发展不平衡的方面,都是很不错的方法。
但很多人学的不是补缺,这阶段的不足,而是偷步,把以后高年级的课程提前学了。一年级学高年级的,高年级学初中高中大学的,看起来是别的比别的孩子学的好,懂得多。但是这种违背孩子成长规律,破坏孩子学习递进的方法,很容易扰乱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发育周期。其实是要受到惩罚的。
就像体育比赛,跑得快,可以用各种方法来训练加速练习,提升爆发力,增强体力,培养耐性,不断挑战突破极限,这些都是很好地赢得胜出的方法。
但如果在别人还没开跑前先跑,那就是违规,跑得再快,输得更多,成绩是作废的。这样的努力,用别人不能用的方法,挑战别人的底线,做了不如没做。
不但输了比赛,也输了机会和个人品格。
在孩子的成长教育中的偷步行为,也是一样。不同的是,在这里,没有人监督和惩罚,但自然的惩罚往往比现实的惩罚更重。
因为,无可挽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