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的共读书籍是叶修撰写的《深度思维》。未读之前,粗略翻翻,居然看见还有股票走势图,以为里面的内容跟教育无关,一定枯燥无趣,生涩难懂,大概是讲一些思维方面的理论。
然而,一打开书页,我就被自序所震撼和吸引。
01 思维即命运
《思维即命运》,是作者的自序题目。以前曾听说过“性格即命运”“选择即命运”的说法,却从未听说过“思维即命运”。可见,作者将一个人的思维提高到了何种重要的程度。
或许,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一切的发生背后都有着人不同的思维。
每一个人看似相同,却又有着本质的不相同。我们常常听到这样一句话,“我们都一样,我们又都不一样。”大抵说的就是看上去人们都是相同的,然而,隐性的思维却让人们在面对同样的事情时有着天壤之别的选择和路径,终至结果大相径庭。这就是思维方式的不同所带来的巨大差异。
叶修说:“深度思维是具有巨大价值的思维方式,思维的技术与格局是每一个普通人都应该认真研究和学习的能力。”
在进入互联网+时代后,人们获取知识已经变得很容易。知识不再稀缺,而思维能力已成为了“稀缺品”。
“深度思维将成为这个时代个人崛起的最可靠的“武器”。”
现代社会的特点是节奏快,信息量大,人们普遍都存在着一种跟不上节奏的焦虑。昨天发生过的事情,到了第二天已经翻篇了,时常都被新鲜的事物所掩盖和遗忘。
在工作中的每一天,我们都处理着大量的信息,经常感到思维能力跟不上,大脑处于“超载”状态。
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这种信息“过载”的状态既会带来思考效率的低下,也是造成“拖延症”的原因之一。不幸的是,手头同时进行七八件事情、遭受大量杂乱信息的轰炸正是现代人的工作常态。
读到这里,耳边回想起学校校长时常催促大家的声音:你们的思维要合乎常识!拖——拖——拖——,一直拖,一般都是能力不足的表现。
我想,这里的能力不足,不仅是“技术能力”的不足,更多的是“思维能力”的不足吧。思维跟不上,“技术”就更加滞后。
难怪作者发出“思维即命运”的慨叹了!
02 什么是深度思维呢?
为了能说明什么是深度思维,叶修提出了与之对应的四种“浅度思维”,就是一般人思维过程中的局限和弱点:
第一种浅度:逻辑链条的短浅,无法认知较长的因果链条。
第二种浅度:思维过程中只能从最熟悉的地方出发,缺乏切换视角的灵活性。
第三种浅度:对于信息量较大、较复杂问题的束手无力。
第四种浅度:只关注眼前、近处、近期的内容,缺乏长远规划、全局掌控的宏观视角。
对应的,能在这四个方面进行突破和改善,则可以称为“深度思维”。
深度思维:
拥有较长的思维逻辑链,能够认知较长的因果链条;
能够突破自我中心的局限,灵活切换看待问题的视角;
能够处理较大的信息量,在杂乱的信息流中保持思维的能力;
能够在宏观视角上分析问题,认知事物所处的生态的特性、事物的长期趋势等。
我们应当从上述四个方面去突破以培养自己的深度思维能力。
以我个人的理解,我认为这四个方面应该是:
探寻事物的本质,高效解决问题;
切换思维的视角,建立共同认知;
处理复杂的信息,保持思维能力;
运用系统的思维,确保最优发展。
03 延展逻辑思维链探寻问题本质
人的思维可以分为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换位思维、系统思维等很多种,其中逻辑思维是最基础的,他是其他思维方式的根基。而逻辑思维就像是一根链条那样,从一个节点延伸到另一个节点,绵延不断——就像数学证明题那样。
你的逻辑思维链条延展得越长,你的思维能力就越深刻。逻辑思维链条可以向前延伸,也可以向后延伸。
向前延伸称为“5Why”思考法,向后延伸称为“5So”思考法。
书中以同一个问题场景为例,不同的公司老板处理事故的方式不同,而得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效果:
问题现象:某台机器突然停止了。
甲公司老板处理:叫来维修工人——更换保险丝——提出指导
乙公司老板处理:等候——主任与工人赶到更换保险丝——连续追问,寻找问题背后的真正原因:
“这台机器刚才出了什么问题?”
“为什么保险丝烧断了呢?”
“机器为什么负荷大了?”
“为什么没有润滑油呢?是用完了吗?”
“为什么润滑泵吸不上油来,出了什么问题?”
“为什么油泵会磨损呢?使用寿命应该是非常长的,怎么会轻易磨损?”
“机器的上半部分怎么会掉铁屑呢?”
“润滑泵能不能想办法不让它受影响?”
在老板连续追问了8个问题之后,终于找到了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即问题的根本所在。
这种对一个问题连续多次追问为什么,直到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这种方法,作者称之为“5Why”思考法。
这一方法可以延展思维逻辑链,帮助我们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我想,无论是面对学生的问题,还是学校管理中发现的问题,都可以用这种追问的方式去探寻问题产生的本质原因。比如:
问题现象:朝会时间,没有按时组织朝会。
可以这样连续追问:
为什么不能正常组织朝会?因为学生作业不整齐,在清理作业。
为什么作业每天都交不整齐?因为总是有学生特殊。
为什么总有学生特殊?因为老师的办法解决了这个解决不了那个。
为什么老师的办法不能让全班都交齐作业?因为没有考虑到差异性。
为什么不能针对差异性布置作业?因为太麻烦,亦或是还认识不到。
如此,最后可以寻找到问题的本质“要尊重差异而设计作业”。
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我们都可以运用这样的方法去寻找出问题的本质。
而朝向未来的“5So”思考法,是对目前的现象进行推演和分析。
So——然后呢?那又怎样呢?本质上就是一种推论。
我们在日常工作中时常要对一个项目的工作制定方案。我们常常说,要用推演的方式对制定的方案进行思考。
也就是,通过推演,对该项工作在实施的进展过程中能够避免细节中的问题,同时,能够掌控该项工作实施后的效果——未来获得的预期。
这让我想起了前几天学校拟定的“2022年春季融熠课程主题运动会方案”。
学校要召开2022春季运动会了。
So——那又会怎么样呢?
前几年春季运动会已经成为学校的品牌,今年校长虽然脱产学习,但依然要保持这项品牌活动。
So——那又会怎么样呢?
主题的确定和选择要符合时代特点和教育的意蕴,同时内容的呈现要易于艺术化地表现。
So——那又会怎么样呢?
班级要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So——那又会怎么样呢?
针对研究性学习和艺术化呈现成果,能否寻找相结合的方式?
……
可以用这种推演方法,窥见2022年春季运动会的预期。
《深度思维》这本书里还有很多值得细细咀嚼的思维方法,或许,读过这本书后只是一个开始,将工作生活中的现象运用书中的思维方式去思考,增强自己的分析力和判断力,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
这将是一件复杂的事情。因为思维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塑造思维模式也不是一日之功。
我期待如作者所说:在复杂的世界里,做一名进阶的思考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