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焦点团队网络中级五期梁艳分享2373天,2023.11.20
读《创意叙事与心灵疗愈》书之“走入叙事思维中”这部分内容,很有感触:关于转介来的当事人,作为咨询师对转介的资料只需了解,不能入心,或者来个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即对当事人的了解归零,保持未知好奇。从资料的可靠性来说,转介资料都要一一去核实。如果对转介资料入心入脑,大概率会影响我们接下来与当事人的工作中立之姿,或者不自觉的就陷入无力中而进行转介的循环。 书中一段话:当事人对咨询师说“在我(书作者)之前的多位咨询师都觉得她(当事人)的众多问题是无法改变的,而且她自己也没有改变的信心,她提到我最大的不同在于我对她可能的改变抱有信心”。这让我想到,学习焦点解决时,看书、听课都高频率出现的一个词就是“相信”,相信人性善,相信奇迹、相信当事人想改变、能改变,相信相信的力量,等。之前,觉得这有点类似“口号”、“鸡汤”、“积极的鼓励”“正向的暗示”,今天读到这段话,让我开始坚信相信的力量,即当咨询师坚定地相信当事人想改变、能改变,然后稳稳地陪伴,慢慢地发现当事人即存的资源、宝贵之处等,进而让当事人在“事实”目前也开始相信自己,消极的自我认同也开始松动。咨询师相信的态度在咨询室这个系统中,通过会谈空间的磁场传递给当事人,当事人从咨询师的坚信眼神、温和的言语中也试着从否定自己到认可、相信自己。所以,在生活中,首先我们要秉持“相信”之理念,并把这份相信传递给孩子及身边的人,当他们接受到这份相信时,也会渐渐地相信自己,并通过行动来证明自己是值得被信任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