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章均为知识点及理论,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首先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初中的生物知识。个体的发展是基因型(遗传型)变化为表现型的过程。个体的基因型是从上代获得的遗传物质,是决定人与人之间既相似又相异的遗传物质。
人体中存在着两类构造和功能不同的细胞,即生殖细胞和体细胞。每一个细胞的细胞核内有被称为染色体的线状体。染色体上的一个个有遗传功能的节段被称为基因,它含有参加指导一个人的发展的遗传密码,载负着一代代传递下去的遗传信息。基因是具有特定遗传功能的最小单位,是储存特定遗传信息的功能单位。它是脱氧核糖核酸(DNA)的一个节段,由许多核苷酸组成,带有指导核糖核酸(RNA)活动的遗传密码。人体活动离不开蛋白质,每个基因上的DNA带有形成一定类型的蛋白质的指令。如果这些基因中有一个缺陷的话,明显地有可能在儿童身上产生发展的偏离。
生殖细胞进行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是同源染色体分开,第二次分裂是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精子或卵子。精子和卵子结合成合子。合子形成后马上开始细胞分裂,从合子到新生婴儿,一般要经过44次细胞分裂,产生2⁴⁴个细胞。婴儿出生后,大概再经过四代细胞分裂,便可达到成人的细胞数。通过细胞的不断增殖,又经过细胞生物化学过程的不断进行,种种性质各不相同的细胞分化了出来,形成许多器官构造,出现许多性状(很神奇)。这个增殖过程在人体则是通过细胞的有丝分裂进行的。
蛋白质是生命的基本物质,第一,它是细胞结构的基础,第二,细胞的一切生物化学过程都需要酶的参与,所有的酶都是蛋白质。组成蛋白质的单位是氨基酸。现已查明,存在着20种氨基酸,它们以不同种类、数目和排列组成了无数种蛋白质。我们知道这一切又是由一定结构的DNA片断(基因)所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是遗传信息传递的过程。蛋白质和染色体不同,它的合成不是通过复制方式,而是通过一系列翻译的过程。第一步是转录,这是DNA将遗传信息传递到RNA(核糖核酸)的过程。第二步是翻译,将RNA转录来的遗传信息指导合成蛋白质(包括酶)的过程。在整个合成过程中,DNA是蛋白质合成的模板,遗传密码(核酸上碱基的顺序)决定了蛋白质的结构,而一定结构的蛋白质的新陈代谢则决定人的某一结构和性状。
儿童的先天素质是遗传基因和胎儿发育过程的环境因素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的结果。胎儿发育过程包括胚种期、胚胎期和胎儿期。环境因素包括孕妇的营养、身体情况、药物、辐射及情绪。
胚种期,也称组织和组织分化前期。卵细胞受精后,一方面继续向子官移动,一方面开始有丝分裂。第一次细胞分裂大约在受精后24小时(或36小时)内进行,此后细胞按等比级数迅速分裂,约在受精后的第八天(或第九天)胚种进入子官。进入子宫前受精卵的营养靠自己的卵黄。进入子官后,植入在子宫壁上,营养靠母体供给。这个时期结束时出现胚胎。
胚胎期,怀孕后的第二周到第八周为胚胎期,又称细胞和组织分化期。这个时期细胞发展极为迅速,胚胎分化出三个细胞层:内胚层、中胚层、外胚层。外胚层是形成皮肤、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的基础;中胚层进一步分化成为肌肉、血液和循环系统;而内胚层则产生消化系统和其他内部器官与腺体。在人的整个生命历程中胚胎期是发展最快的时期。这时它已大体上像个人的样子了,四肢已得到相当的发育,有了手指与足趾,脸、耳朵、眼睛、嘴都已清晰可见,心脏在跳动,神经系统显示出最初的反应。在这个时期,胚胎对环境影响非常敏感。
胎儿期,怀孕后的第三个月到出生为止是胎儿期,也称器官和功能分化期。各组织器官生成并进一步分化。在这个阶段的早期,胎儿生长达到高峰,以后有所下降。胎儿在出生前的三个月中又为出生后对生命有至关重要意义的机能(如吞咽、便溺、消化道的肌肉运动)作“高级准备”。
人体的生长发育不是直线上升,而是呈波浪式的,发展的速度是不等速的,有时快些,有时慢些,交替着进行。儿童(主要是身高和体重)的生长有四个显著的时期:(1)从出生到2岁,发展十分迅速;(2)2岁到青春发育期,发展较平缓;(3)青春发育期开始(男孩约在13-15岁,女孩约在11-13岁),发展急剧迅速,变化极大;(4)15、16岁到成熟,发展又趋缓慢。
个体出生后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最快,在最初的六年闪继续以最快的速度发展着,学前期已接近成人水平。
因为儿童时期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弱,需要强有力的淋巴系统来进行保护,10岁左右发展达到最高峰,已达成人时期的200%。这表明10岁左右的儿童已获得相当的免疫力,身体健康处于最良好的阶段。在第二个十年期间随着其他各系统逐渐成熟和对疾病抵抗力的增强,淋巴系统逐渐退缩。
儿童身体正常的发展遵循两项原则:头尾原则(从头到尾)和远近原则(由近及远)。身体的发展严格服从头尾原则,即身体各部分的发展必须从头部延伸到身体的下半部。次序是头部→颈部→躯干→下肢。另外,根据远近原则,个体发展是从身体的中部开始,然后延伸到边缘部分。头部和躯干比四肢先发育,手臂和腿比手指和脚趾先发育。
在怀孕后的第四周,胚胎第一个形成起来的就是神经系统,首先发展的是神经系统的低级部位。在怀孕8周时,胚胎的大脑皮层已经可以分辨出来了。到第26周时,胎儿大脑皮层已经基本上具有和成人的脑一样的沟和回以及皮层的六层结构,这是大脑形态上的初步发展。大脑皮层的细胞主要是在怀孕第 15—18 周形成的,到出生后六个月并延至两岁,脑细胞继续分裂,数目增加,体积继续增大。两岁以后,脑细胞停止增殖,但脑细胞的发育仍在继续进行。到6、7岁时儿童的脑重接近于成人水平,达成人脑重的90%。以后的增长就很缓慢了,到20岁左右停止增长。
出生后脑的发展主要在于脑皮层结构的复杂化和脑机能的完善化。儿童大脑重量的增加并不是神经细胞大量增殖的结果。而主要是神经细胞结构的复杂化和神经纤维的伸长。新生儿的大脑皮层表面较光滑,沟回很浅,构造十分简单,以后神经细胞突触数量和长度增加,细胞体积增大,神经纤维开始以不同的方向越来越多地深入到皮层各层(2岁前神经纤维的延伸多系水平方向,2岁后则有斜线与垂线纤维)。与此同时,神经纤维的髓鞘化逐渐完成,神经纤维髓鞘的作用主要是保证神经兴奋沿一定的道路迅速传导。髓鞘化是脑内部成熟的重要标志。新生儿出生时,脑的低级部位(脊髓、脑干)已开始鞘化,以后的发展不均衡,先是与感觉系统有关的部位,然后是与运动系统有关的部位,最后是与智力活动直接有关的额叶、顶叶区髓鞘化,6岁末几乎所有皮层传导通路都已鞘化。
脑电波的测量和分析是揭示心理现象大脑机制的一种重要方法。脑的活动会产生电流(原因很复杂),电压很低,以微伏计算,通过仪器可把脑电活动的情况描记下来成为脑电图。
人脑电波有多种形式,其中α波是人脑活动的最基本的节律,频率为8—13次/秒。成人α波呈现频率相当稳定。θ波的频率一般为4-7次/秒,正常成年人在觉醒状态下很少出现θ波。δ波的频率一般为0.5—3次/秒,意味着皮层活动性降低,正常成年人在觉醒状态下绝少出现。
我国心理学家发现儿童脑电图的发展趋势是:新生儿的脑电图多为δ波,并且不规则、不对称、不成形;一般5个月时枕叶开始出现θ波,1-3岁时δ波减少,θ波增多,同时出现少量α波;4—7岁时θ波减少,α波增多;8-12岁时θ波开始从枕叶、颞叶、顶叶消失,α波占主要地位;13岁左右脑电波基本达到成人水平。若以此指标,儿童的枕叶到9岁基本上成熟,颞叶到11岁基本上成熟,而全皮质(指枕叶、颞叶与顶叶而言)则到13岁才基本成熟。可见,儿童大脑各区的成熟程序是由后往前分别进行的,其程序是枕叶(O)→颞叶(T)→顶叶(P)→额叶(F)。(自0至T再至P这一线路已被证实,而自P至F这段线路仅是的一种设想)。许多白痴与痴愚儿童的脑的发展则在线路的始端(O)即已中断,而迟钝儿童的脑的发展则可能在线路的某个转折部分中断。
儿童脑的发展存在着两个显著的加速时期,第一次是在5至6岁左右,第二次在13至14岁左右。第一个显著加速的时期标志着枕叶α波与θ波间斗争最剧烈的时期,第二个显著加速的时期则标志着除额叶以外几乎整个皮质的α波与θ波间的斗争基本结束。
脑的基本活动就是反射活动。通过各种反射活动,儿童与外界取得平衡。刚出生的新生儿,大脑皮层还未成熟,神经活动主要是在皮层下部位进行的一些先天遗传的无条件反射,例如吮吸、吞咽。这些反射对人类生活的实际意义不太,但发现它们的消失时间可以作为神经系统是否成熟或有无障碍的一种指标。如果在应消失的时候依然存在,则表明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有可能不正常。
儿童条件反射出现的时间尚有争论。就整个儿童期说,儿童形成的条件联系带有很高的稳定性,即能很牢固地长时间地保留下来。
太脑皮层抑制机能的发展是大脑机能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抑制性反射(一个刺激引起原来反应的停止或减少)对儿童来说有很大意义,可以提高儿童对外界变化着的环境的适应能力。但儿童抑制性反射产生时间比兴奋性反射迟(一般认为出生后3-4个月开始产生,而且形成困难,如有些5至6岁儿童建立延缓抑制都很困难),这是因为幼年儿童皮层主动抑制过程比兴奋过程弱,儿童年龄越小,神经的兴奋过程就比抑制过程占优势,兴奋也特别容易散。过高的抑制要求,往往会引起高级神经活动的素乱,随着言语(第二信号系统)作用的发展,儿童的条件抑制逐渐精确稳定。
儿童动作的发展一开始就和动物动作的发展采取了完全不同的路线。动物降生不久,动作能力就发展得很好,可以自由行动起来。而人类幼儿在出生后的几个月中仅有两种身体活动,一种是在人类种系进化过程中遗传下来的吸吮、觅食、抓握等一系列反射动作,利用这些反射动作,新生儿与陌生的世界取得了最初的平衡;另一种是一般性的身体反应活动,如蹬脚、挥臂、扭动躯体等。一般性身体反应活动是婴儿自发的,既无目的,又无秩序,身体活动所涉及的躯体部分极广,但这些自发性的舞动是日后动作发展的基础。在降生以后的半年,婴儿首先发展的是一些感觉能力,至于动作,特别是手的动作和直立行走等运动能力,却发展得较慢。
儿童动作的发展是在脑和神经中枢、神经、肌肉控制下进行的,因此儿童动作的发展和儿童身体的发展、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展密切相关。也有类似身体发展的规律,即从上到下,由近及远,由粗到细(由大到小)。
男女儿童的动作发展在进入学校以后存在差异。男孩在长肌动作协调方面,如抛球、上下楼梯比女孩强,而女孩在短肌动作方面,如单足跳、跳跃、奔跑比男孩略胜一筹。如果把跑、跳、投掷看成是儿童活动中的共同因素,就会发现男女儿童随年龄的增长,这三方面的活动都有增进,但是男孩活动的增进是在5-17岁间,而女孩的活动增进是在5岁到学龄早期,大约到13岁时已发展到顶点了,此后的活动水平或是保持原状或者下降。青春期前的男孩在动作技能方面的忧势很微弱,青春期开始男孩的动作优势会越来越明显。
[思考]心理学家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影响婴幼儿动作发展的重要因素是生理成熟。经过调查,开始学习训练在成熟早期效果最好,中期次之,晚期较差。这也就更好地解释了第一章中幼儿才能的发展存在递减法则,即开发的越早就开发得越多。从而也解决了我在第一章的疑问,即敏感期与幼儿的能力越早开发并不冲突,最好的时机无疑就是敏感期。但敏感期又是怎么确定的呢?这又给往后的学习留下了疑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