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改变
今天看到一个学生的变化,我内心很激动。这孩子刚开始在课堂显得有点局促不安,讲话的时候会一句话说不完整。性子急一点的,可能就要冲上去帮她说了。但是现在的她话多了不少,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课后总结竟然也能记住那么多,而且表达️越来越清晰了。孩子能够在课堂中慢慢改变,这也是当初我被教育吸引的一个点,“润物细无声”,当孩子被老师课堂潜移默化影响,生命由内而外改变时,这对于这个孩子是多么大的祝福呀!这或许就是导师曾经说的,最有意义的事,莫过于用自己的生命去影响一个又一个生命。
想到这儿,觉得自己可以去做很多事情去影响这些孩子们,内心很是感动。
关键词:习惯
外里显现的习惯都来自于内里,而我们往往纠正孩子外在行为表现,而忽略思考习惯的养成。如果孩子知道每天去思考总结,他们思考一定会越来越清晰,那他们的表达自然就会越来越有条理。而不用逼着他们天天写东西去练习作文。写的东西来自于脑子的思考,如果不解决根源上的问题,不会思考。不会整理自己思考所得,也不会将进入到自己脑子里的东西吸收消化,输出。如果一堂课能够让孩子愿意去思考这节课的知识,这节课就成功了很大一部分。孩子培养了思考的习惯,无论他现在的水平怎么样,他真的会受益终生。
关键词:诱惑
一位妈妈给女儿买了一本好看的笔记本,一旁的儿子看见笔记本就很新奇,想要玩。妈妈看出了儿子的心思,就提醒儿子,不许动姐姐的笔记本。一边说一边将笔记本放到更高处。结果,做饭时,听到女儿号啕大哭。出来一看。儿子把笔记本涂得乱七八糟。如果你是妈妈,你会怎么办?我们不禁你要思考。与其将诱惑放在孩子的眼前,一次次提醒暗示,引起孩子的好奇心。为什么不直接将“诱惑”从孩子眼前拿走呢?毕竟这么大的孩子面对诱惑,并没有太大的抵抗力。
关键词:理念
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两个陌生的人,因为价值观一致,能够成为一家人。同理,家长与老师的合作亦是如此,实质上都是理念的合一。在同一种理念下,大家的合作才不会受到很大的挑战。才会为着同一个目标一起去努力。这时,彼此心才不会累。即如同拔河比赛,孩子在中间。在面对孩子的问题,我们在一个方向拉力,孩子才会更快被拉到一边。反之,家长和老师方向不一致,大家都身心疲惫,也不会有什么效果。所以,理念的趋同很关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