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社区群众有两家人办好事,哥(支书爱人,我常称呼他为“哥”)到一家帮忙,支书去另一家送人情。
我到支书家里时门开着,哥与支书都不在家。我给支书打个电话,说我到外面吃碗粉,为我一个人弄早餐没必要。支书喊我莫到外面吃,她给我端碗粉来。我凳子都还没有坐热,支书就端来了一满满碗里,面有很多肉丝,她是从哥帮忙、离家很近的那一家给我端来了米粉。
支书叫我慢慢吃,她和杨主任去另外一处送人情。支书出门时还特意交代了我一句:“今天别买烟!”
社区群众一有好事,我就不要买烟,哥昨天给人帮忙回家后就给我一包。他很早就跟我讲过,说他家的人情烟就放在抽屉里,喊我随便拿。我也是很听话,身上一没烟了,就到哥家里抽屉里去取,感觉比在自己家里还方便。
我在搞驻村工作之前,和支书、哥不像现在这样随意。第一次单位下乡走访,我看到支书那么敬业,只是充满了敬意。至于哥,我与他是否见过面,我还真没印象。
感情是通过交流、接触建立起来的。日子一天天过去,我与支书、哥,越来越像一家人。支书说我现在越来越“放肆”,自己在她家吃还不算,还经常自作主张、呼朋引伴组团来吃蹭饭。
我知道支书纯粹是开玩笑,因而我不作解释。我很了解支书与哥,知道他们的为人、性格,没有这种前提,那我就是真的放肆。如果说我越来越“放肆”,那么这种“放肆”也是支书与哥“放纵”而来。与我们而言,我这种“放肆”其实是一种进步。我到社区工作已经一年时间,因为参与特殊工作,周末、节假日都不能正常休息,工作在一起,活动在一起,吃饭在一起,我们之间的情谊,要是还停留在最初的见面拘谨,这一年的时间其实等于白过。
支书在工作上给了我很多关心,生活上与哥给我难以详尽的关照,我肯定有所触动、感动。但我记录这些,并不是说我以后要如何感恩他们两个。我也知道凭我的性格与现状,政治上不会有多大前途,经济上也不会有多大改善,支书与哥若是一辈子与我交往,吃亏的永远是他们。
我之所以记录这些,是因为人的记忆很容易被岁月磨掉,人的想法与感受也容易被岁月冲淡,一旦形成文字,回忆就会持久,感受不那么容易变淡。感恩能成为现实是当然很好,即使成为不了现实,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总比完全的忘却要好。
时至今日,我到合水社区搞驻村工作恰好整整一年。驻村工作体会如何,一言难尽,只有参与者才能真正体会。这一年我有很多收获,最现实的收获就是结交了一群人,在这群人中,与支书与哥的交往,无疑是我最大的收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