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长对下一阶段学习计划安排:
关于下一步学习计划,我的意思还是当初成立诗社的初衷,即补习到高中水平为止,目前在诗词方面虽有听了解,还没有达的一定水平,下一步我找点资料,按高中课内容,学上几课。下面发的诗是高中课本里的,仰平根据平仄.说说看法,俏虎解释一下词意,春光也说说看法,最后做几个作业,如此再搜一些课本,诗词算结束,下来开文言文课,俏虎主讲。
9、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郑直(俏虎)主讲诗意:
[诗意]秋风紧,天高空远。猿啼声,凄厉悲凉。清洲上,白沙闪闪。鸟低飞,往复盘桓。落叶纷纷落下,一往无涯。长江滾滚涌来,奔腾不息。漂泊万里,常为异乡客;触景生情,悲秋怀愁绪。人到暮年多疾病,心忧伤,独自登上高台。时世艰难,遗恨多;霜雪鬓发,日日增。困顿潦倒,心灰冷;因病停酒,不沾杯。
诗的前四句描绘了一幅壮阔而萧瑟的秋景。急风震撼,高天发出怒号的声音。猿猴哀鸣,渚清沙白,飞鸟之影映入寒渚,木叶纷纷凋零,江水奔腾涌流,一片深秋的凄清之色。这四句虽未点明登高,而实皆为登高闻见之景。诗的第三联写登高览景后的所感。宋人(人名忘了)解此诗说:“万里,地遥远也。秋,时惨凄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离家不能归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之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而对仗又极精确。诗的末联感时叹病。在此艰难时局之际,诗人自己又值老病的暮年。纵欲匡世,力有不逮。故用“苦恨"二字,这两个字是炼字,为全诗增色不少,对很好的表达作者矛盾痛苦的心情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其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更是脍炙人口,经久不衰的千古绝唱。
大老李关于平仄诗律的分析
尊刘瑞社长嘱,说说杜甫的〔登高〕……:首先,这是一首七律,《登高》曾被称为“古今七律之冠”,杜甫也夸耀“诗是吾家事”。所以就不用怀疑是不是古体诗了。用现代拼音标注平仄如下:
风急天高猿啸哀,
平仄平平平仄平,
渚清沙白鸟飞回。
仄平平平仄平平。
无边落木萧萧下,
平平仄仄平平仄,
不尽长江滚滚来。
平仄平平仄仄平。
万里悲秋常作客,
仄仄平平平仄仄,
百年多病独登台。
仄平平仄仄平平。
艰难苦恨繁霜鬓,
平平仄仄平平仄,
潦倒新停浊酒杯。
平仄平平平仄平。
从颔联,颈联看,应该是仄起入韵型。但首尾联的平仄真不知道如何看了。押韵,用了哀,回,来,台,杯等五个字,按中华新韵,不在一个韵部,但我特意查了一下平水韵,五个字都属于“灰部”,说明押韵毫无问题。
首联,颔联,颈联都对仗。而且都对得很工整,既有联内对,也有句中对。
除了“无边落木”联被誉为千古绝唱外,颈联的万里 对 百年,也是绝对,用空间对时间,被称为避免合掌对,别具一格的经典。
再次重要更正:不甘心又查了一下平水韵, 风急 的急字,古代读入声,中华新韵也注明 急是由入声字,现在派入阳平的。
再次重要更正:又查了一下平水韵, 独登台的独字,古代读入声,中华新韵也注明 独是由入声字派入阳平的。再给老杜平一次反。那么,还真没有三平调了。奇怪,老杜那时候就知道三平调是大忌了?其实不奇怪,诗人觉得三个平声字连起来不舒服,没有韵律感,就不那么写,后人一看前人不写三连平的句子,就总结出了三平调的说法。
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连用四个字“艰”“难”“苦”“恨”,组合在一起,极尽笔墨突出诗人内心的痛苦和郁闷程度之深,愁肠百结,愁绪万千,以致于白了头发,伤了身体,失了流年,壮志未酬身先老,悲秋之情,愁苦之绪,绵延不绝,令人哀悸。(网上下载)
诗前半写景,后半抒情,在写法上各有错综之妙。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好比画家的工笔,形、声、色、态,一一得到表现。次联着重渲染整个秋天气氛,好比画家的写意,只宜传神会意,让读者用想象补充。三联表现感情,从纵(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四联又从白发日多,护病断饮,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潦倒不堪的根源。这样,杜甫忧国伤时的情操,便跃然张上。(网上资料)
是的。网上搜集,也是有同感才搜。古诗有全篇写景的,也有全篇抒情的。最多的是先描景,后抒情。(大老李指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