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就题材来说,很明显本书的风格在贴近童话,准确的说,是一种“文人童话”。也就因此具有了两者的特点。
对于童话方面的研究非常之多,有类型学、有结构主义、有神话学方面的,而从这本书出发来看,无疑能够更多的体现出类型中的各种表现。
如果是民间童话,主角在故事中的角色往往相对单一,所承担的结构单元也就有限。而在《泪国》这本书中,八个主要人物在15个故事之中,反复出现,承担不同的结构上的任务,而在这种反复的出现之中,人物的形象也就不断的丰满,不断的深化,从童话中传统的单一平面人物,进化成圆形人物。
比如故事的第一主角“木偶心(肥王子)”来说,最早的一次出现,它是作为一个典型的“客体”,作为一个被拯救的对象,是一个物质特征超过角色特征的偏向于道具的人物。在这个故事之中,胖王子没有发展出自己的性格,仅仅是作为推动故事发展的一个“麦高芬”,被发现了被找到了被送到了被杀害了,从始至终他都是一个被动的存在,除了知道他的外形上的特点之外,他的行为没有体现出他的人格上具有什么样的特征,而单纯地看着一篇文章来说,只是会同情这个不幸的王子,而不会与他产生精神上的共鸣。而在《沉睡谷》这一篇中,胖王子变成了木偶心,角色也有一个被动的客体转成了积极主动的行为主体。他的行动已经不再水随波逐流仅仅是依赖别的角色的推动,而能够凭借自身性格内在逻辑的发展,主动的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最开始的类物的角色,最终成为这本书的钦定男主角。这个变化的弧线,在书中算是最大的。
而在第一篇的《胖男孩》中担任主角的猎人,在另外一篇《猎少女》中同样是主角,而且都是承担”英雄“的角色。但不同的地方在于,《胖男孩》中的猎人更趋向于传统童话中的英雄,他出场的时候就已经是一个完成度很高的人,所以他的性格贯穿始终,没有变化。而在《猎少女》中的猎人,同样是英雄,童话的内容偏向于成长题材。所以她的性格就有一个变化的过程——当然,变化幅度也是不大。在不同时空中的同一个角色,如果读者讲他们叠加,就会更加理解人物形象与他们产生共鸣。
二
除了通过担任不同任务来塑造人物,本书中的结构也对人物塑造很有帮助。童话中的人物,出场也好,落幕也好都有着强行的必然性。而本书里面通过不同的篇幅的展现,就会让人们理解这些人物的前史和后续。就像是上文所说的猎人这个角色,出场的时候就是一个能力精神都很强大的角色,但是这种强大从何而来,就在后面的《猎少女》中得到解释。而同样的,胖王子死后的下落,也就在后面一系列的文章中都做出了说明。而书中其它的人物,也都是有自己的故事,自己的副线,每个人都能够写出一篇完整的传记,而综合起来,一方面会感到人物形象的复杂,也会体现出作者笔下世界的庞杂。他实际上也暗示了,书中的每一个配角都有自己的一个故事,仅仅是作者没有写出来而已。比如镜女王,她这个角色就始终是以坏人出现,但是她为什么变坏,书中没有细说,但是读者可以想象,这位女王一定也有自己的故事,她成为书中节点所表现的样子,一定也会有原因。
而可以与之比较的就是冰姑娘这个人物。对她的描写基本上是按照时间顺序来的,所以对她前期后期人物性格的变化,对她”黑化“都有很清楚的了解,站在了上帝啊视角知道她所遭遇的一切,所以也就能够接受他的变化。可想而知,如果缺少对她前期遭遇的描写,出场就是如同一些章节里面说的那样带来苦痛和灾难,那显然对他的印象不会好到哪去。镜女王也是这个道理。
所以,这种多视角的塑造,会让读者更清楚人物的来龙去脉,同样也会使得对人物更容易共情。
三
本书是借着童话的外壳来写一个科幻小说,不过科幻部分的内容还是比较稀有,在后面的部分能够再多做补充扩展。就童话的部分,起码效仿的有模有样,起码第一篇的文章,句子很短很直接,形容词也是鲜明常见,人物的塑造自然也是纯粹。全书看下来,后面的一些章节,变得更加”文人化“,形容词变得暧昧、比喻变得雅致,连人物的形象也开始逐渐在善恶间徘徊,最明显的人物当然是”小秤砣“。不过非要说的话,单篇来看,放在童话里面真的也是像模像样。当然了,这其中也有对经典童话的模仿,最明显的(我能看出来的),就是《冰姑娘》与《快乐王子》之间的关系。结局略有不同,王子死了,姑娘却活下来了。
显然,这套书还是会有下一本。现在就开始期待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