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道德经-俭武

道德经-俭武

作者: 雪堂_幸福猪 | 来源:发表于2022-12-29 00:05 被阅读0次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在这一章里边,老子表达了他对战争的这种痛恨,也表达了他对和平的一种热爱。“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真正有道的人,帮助这些王建功立业,不要天天喊打喊杀,为什么?“其事好还”,这个事是有报应的。

你打人用多重的力量,他反过来也就是多重的力量。世上事都是有因果的,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我觉得历史上对于战争的理性的总结概括,而里边又蕴含着非常沉重的力量,大概无出乎这十六个字,打过仗的地方,一片衰草枯杨断壁残垣。

既然这样的话,什么样的态度才是一个对待战争的真正的理性的态度呢?下面这一段给予了我们这个答案,“善有果而已”,“果”就是我们叫成果,也叫成功。所以这个善良的人,要看到这个事情的后果和结果,你再来看你应不应该采取这样的行动。“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不应该用那种强暴的方式来获得、夺得。“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就是战胜了也不骄矜,也不夸耀吹嘘,也不要骄纵骄狂,打仗取胜是出于不得已,不要好勇斗狠。

下边讲了《道德经》里边物极必反的一个很好的例证,叫“物壮则老”。我们讲任何事物都有它的萌芽、生长、壮大、衰亡的过程。任何事物发展到壮的这个时候,就开始向老的方面发展。天下万物皆是如此,发展至顶点就开始走下坡路。“是谓不道,不道早已”,追求满、盈、顶点,这是不合于道的。违反道,则很快地结束、灭亡。

道家的理念是“止戈为武”,战争是为了制止战争的。“不以兵强天下”,不可以用武力来侵略别人。比如发动二战的德国和日本的失败,便是铁证。如德国兵、日本兵还将以身试“天道”,也必是重蹈复辙,这便是老子说的“其事好还”——天道之因果循环。所以,“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万一发生战争,到了必须要用兵的时候,是不得已而为之,而并不是逞强好胜,穷兵黩武者,“兵强则灭”

雪堂书屋

雪堂-儒家国学经典雪堂-道家国学经典 | 幸福猪-读书笔记 | 幸福猪-随笔

幸福猪-会员通道

相关文章

  • 道德经-俭武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

  • 《世说新语》俭啬第二十九

    休息日读书最惬意。 俭啬 和峤性至俭,家有好李,王武子①求之,与不过数十。王武子因其上直,率将少年能食之者,持斧诣...

  • 《道德经》:俭德

    《道德经》说: 吾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 ,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意思是:我有三件宝贝,持有而珍重它。第一...

  • 道德经新解53章俭德

    道德经新解53章俭德 治人事天莫若啬。 啬:爱惜、节俭之意,即俭之德。啬是治人事天最主要的措施。治人:治身。事天:...

  • 节俭是人的一种生存智慧

    ——《道德经》人生三宝之三 □ 湖 山 俭是“慈”的另一种表现,以善待人称之为慈,以慈待物称为俭。只有慈爱万...

  • "不敢为天下先"就是"无为而治&q

    ——《道德经》人生三宝之五 □ 湖 山 《道德经》的人生三宝中,慈和俭比较好理解,最不好理解的就是“不敢为天下先”...

  • 道德经新解61章三宝

    道德经新解61章三宝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 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圣人以慈、俭、不敢为天下先...

  • 二曰俭

    老子《道德经》中持有反动社会观的思想,他说“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俭这个字的古...

  • 20221230学习所得

    1.《道德经》五千言,只不过“慈、俭、和、静四个字也,善养生者,必须以慈俭和静为根本也。 2.欲知前面三叉路,问路...

  • 自律,节俭,慈善

    老子的道德经第67章中说: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德经-俭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lwzq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