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四下午,大名鼎鼎的干国祥老师来到了我们学校,给我们带来了一场听觉盛宴,这是我第一次真正见到干老师本人,既熟悉又陌生,他身上自带的那种气场,让我们深深地折服。
教育有没有一条原理让学生发展自己,变得更好?干老师说有的,就是他经过无数次的验证所得出的“良性教育学循环”,他把这一原理称为“教育的第一性原理”。一开始我是抱着怀疑的态度的,虽说教龄只有十年,但是也碰到了各色各异的学生,不得不承认有些孩子真的不是学习的料,所教的班里就有几个这样的孩子。但是越听到后面越觉得,这条原理是有道理的。很多时候,我们在无意甚至是有意的情况下,慢慢地把一个个孩子的热情给诅咒掉了。
有良性的教育学循环,那肯定就是有恶性的教育学循环,似乎我们大部分时候做的是恶性的循环,对某些孩子来说。我们会不自觉地以别人的标准来衡量学生,以别人的优秀来否定一些孩子,久而久之,这些学生也就真的成了“差生”。干老师说“只要努力,每一个努力都值得肯定!”是啊,我们往往只看到了优秀学生的努力与成功,却忽略了后进生的努力,他们也很努力,只是效果不明显甚至没有任何的进步,如果我们对这些孩子足够敏锐,多鼓励多肯定他们,也许他们就会感到自己是被老师尊重,老师看到的。
我现在所带的班,即将毕业,全班13个女生,只有两三个女生数学是可以考及格的,一个一直就是好的,剩下两个也是徘徊在及格边缘,其他都是不及格,分数很低,只有二三十分,好一点四五十分。造成这样的结果一方面跟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关,一旦数学基础打不好,孩子就很难跟上去,数学的知识是连贯的,也许我们老师也有着很大的责任。我作为班主任,虽然没有教数学,却忽略了这些女生在数学学习上遇到的困难,有时候会以男生的标准来要求她们,甚至否定她们没有努力(有部分女生的确沉迷于玩手机,自我放弃),但是这十来个女生里肯定还有想要学好的,我没有看见她们。
如果我平时多鼓励她们,也许她们在数学学习上会更有动力,而不是直接摆烂。在这个学期,我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和数学老师也想了一些方法,甚至还亲自“下海”教个别学生数学,当然,数学老师是最辛苦的。期中考试,女生的数学成绩还是很差,也不可能指望她们马上就取得很大的进步,但是她们所呈现出来的我要努力的状态,我想要学习的态度,这是比起之前学数学从没有的,就冲这一点,她们就被值得肯定,值得表扬的。我倒现在还记得,有个女生,数学一直考不及格,那天她看到自己的分数63分,激动得大喊“陈老师,我数学及格了!”我想,这63分对她就是莫大的鼓舞,我也由衷地为她感到高兴,也鼓励她继续努力。
也许教育就藏在这样的一个个小细节里,无数的细节可以造就一个孩子,也可以毁掉一个孩子。干老师说我们要做一个良师,就是要坚守“良性教育学循环”,做到这点很难,但是有时候我们的态度转换下,观念转变下,也许就能看到更多的孩子。
我一直觉得当了妈妈后,我的内心变得柔软,态度也温柔了很多,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会一直想着“如果我的孩子也这样,她会碰到一个怎样的老师呢?”,这么想着后,再去看班里的一些“问题学生”也就越发懂得他们的无助了。但是有时候自己也会变得“粗暴、简单”,所以更要时刻提醒自己:
做一个良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