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让生活美好读书读红楼梦
关于阅读《红楼梦》的一场对与错,是与非的争论,你站在哪一边?

关于阅读《红楼梦》的一场对与错,是与非的争论,你站在哪一边?

作者: 饼子啃书 | 来源:发表于2018-10-26 08:26 被阅读128次

在读书人里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是对读书很痴迷的一群人,但他们又不会读很多书,他们的不想多读书,是认为很多书不值得读,他们相信我们博大精深的东方文化,博大到何种程度?博大到他们相信一生只要能读透“孔孟朱程”和“周易八卦”就可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这群人里有一些人对《红楼梦》也很有研究,有的几乎可以倒背如流。

由于《红楼梦》这本书前辈们研究了很多年,很多宏观的见解,都已经能在那些前辈们的著作中看到,在后期的其他人论文中也能找到蛛丝马迹,但他们相信《红楼梦》可以包容下整个过去的东方文学内容,他们认为那些观点只是凤毛麟角。

他们总想在书中再发现一点什么,但他们不允许自己研究个十年八年,再得出那一点有价值的观点,他们认为自己可以在几天,几周之内就能有很大的进步和突破,在半年一年以内就可以称自己是研究《红楼梦》的人。

于是有些内容的出现,就让我想起了以前看过一本叫《货币战争》的书,当然是中国的一个老师写的,据我了解也不是教经济也不是研究经济的老师,而是其他学科,同时也让我想起郎咸平几年前的一些见解。

他们与这些读《红楼梦》的人,有个共同点就是套用阴谋论,把世间所有的事都套用阴谋论,甚至可以把薛宝钗送给林黛玉的燕窝汤也套用阴谋论,据他们说燕窝汤有毒,薛宝钗给林黛玉下毒,这完全颠覆我的认知。

还有一些人,他们的研究已经打破了我的知识界限,比如说《红楼梦》写的是一本反清复明的故事,宝玉是哪个太子,玉石是哪个朝代玉玺等等,如果这些理论成立,我需要重新处理我读过《红楼梦》的一些认知,比如我看到的读到的任何东西都需要怀疑,需要重新认识,比如门口的狮子是不是代表着什么?贾政是不是与西游记里面的人物有某种关系等等。

在《文学理论》里有讲,一本作品的文学价值来源于读者的解读,这叫文学接受,但通过他们这些人解读,我获取的价值就是怀疑任何人,任何事,与任何人的相处都有阴谋的可能,虽然这和天真对陌生的好奇有点相似,但却有本质的区别,在这时我才终于明白,所谓站在一定位置欣赏作品的作用。

可以这样理解,一些文人在作品文学价值的挖掘上,与这些人完全不同,部分文人是在“读”,而这些人是在“套”,把一种狭隘的意识死搬硬套到作品里,这一群人他们会很肯定的告诉你,本来这就是真实,当时社会本就是这个样子啊,我说的有错吗?为什么要否定我们的解读?

我却是这样的理解,真正的学者解读的价值,是除了告诉你世界现在的样子还会告诉你世界本应该(期待中)的样子,比如他们解读《红楼梦》就会在宏观里告诉你,林黛玉的自我,贾宝玉的博爱,还有悲剧是两种正确价值观的对立,其实这就是告诉我们世界当时的样子和本应该(期望中)的样子,告诉我们黛玉的自我和宝玉的博爱是美好的,这种美好毁在两种正确的价值观的对立当中。

但这一群人却告诉我们,世界就是他们说的样子,《红楼梦》里的故事本来就是这个样子,我难道说的不对吗?我可以暂且的理解是这样的,但区别在于文学作品是艺术品,是需要进行审美的虚构艺术品。

我们通过审美,去发现美与丑,通过这种对美与丑的艺术欣赏,净化心灵,这和一味的挖掘所谓的真实,套用意识形态却不是同一个概念,要告诉大家你所挖掘的真实,去解读新闻事件背后的真相更适合,就像小崔那样的战斗在真实与虚假的新闻事件里,这样也许更能体现这种挖掘真实的价值。

我可以不否定这种价值的挖掘意义,但还是觉得引用王小波那句话比较合适,作为读书人,自己能钻进去,同时自己也要有能力爬出来。

文:饼子

相关文章

  • 关于阅读《红楼梦》的一场对与错,是与非的争论,你站在哪一边?

    在读书人里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是对读书很痴迷的一群人,但他们又不会读很多书,他们的不想多读书,是认为很多书不值得读...

  • 对与错,是与非

    每一次都在不断刷新观念算是成长的开始那我大概每天都在成长,倘若外表的每一次改变才算成长,那么似已太久未曾改变。 期...

  • 是与非,对与错

    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事事皆对,事事皆错。 为什么这么讲,因为这是鄙人自己为人的想法,全是瞎扯,爱听不...

  • 错与对,是与非

    秋风扫落叶,是树的无情还是秋风的思念;狂风暴雨肆无忌惮,是大自然的反噬,还是人类的破坏;她的离开是你的错还是你的错...

  • 对与错,是与非

    如果周围和你相反的都被认为是对的,那么你就错了。 因为负负得正! 然,对错对你来说,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应对对错带...

  • 黑与白

    黑与白,白与黑。 谁又分的清楚? 是与非,非与是 谁又分的清楚? 对与错,错与对 谁又分的清楚? 你和我,我和你 ...

  • 对错是非,选择不同而已

    最近有打卡一个提高情商的课程,有篇文章是写破除对错的。对与错,是与非,无非是选择不同而已,你站在自己的角度...

  • 你总是争论‘’对‘’与‘’错‘’吗

    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总会碰到这样一种人,他们黑白分明,非此即彼,逻辑严密,总有办法证明你是错的,在他们面前有...

  • 相对中的格局

    人,没有优点和缺点,只有特点。 从来没有对与错的争论,都是对与对的争论。 近段,对上边这两句...

  • 丈夫早已离家,她一直都和公婆生活在一起

    生活中,有些事情真的是难以评论是与非对与错,就看站在哪个角度说话。每个人每件事都有存在的理由。 ...

网友评论

  • 06e799afb00c:毛主席,当年解读《红楼梦》就从阶级矛盾的角度去解读,提出第四回是总纲。因为主席是治国者,他希望自己的观点影响的干部也是统治者。他反对官僚主义,所以拿护官符说事,以阶级成分对里面的人物进行评价,也是为了借小说人物类比现实教育群众。
    那个时代,过去了,那一种解读方式就不和时宜了。歌颂才子佳人的,操心王朝更替,各种索引考证派,人家愿意怎么玩,都是人家的事,普通人,不需要在乎。文学是为现实服务的,作为个人,在阅读优秀文学作品的同时应该随时观照自己并联系现实,对自己,对自己所处的环境进行思考,并做出相应的行为,这样才更有意义。就《红楼梦》而言,如今这个时代,自我奋斗的精神应该更可取。所以,《红楼梦》里的人物评价应该也与时俱进做相应的调整,提倡更符合时代精神的价值观念。我觉得,小红(林红玉)和贾芸更值得普通年轻人去学习,刘姥姥,作为一个为底层百姓,为了自己的家庭生活的改善,努力突破自己,达成既有目的的精神也值得我们学习。当然,黛玉、湘云、宝钗、宝玉、袭人、贾琏、熙凤、贾母,他们身上也都有很多优秀的东西值得学习。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我们通过阅读学习里面人物形象的优点提高自己的素质,就非常值得了。何必盯着缺点去批判?现实生活中也一样,你如果能多看到别人的优点闪光点并学过来提高自己,肯定能有利于自己的成长。如果总盯着别人的缺点和不足,你是不会有啥进步的,甚至会退步,也习得各种坏习惯形成各种坏毛病。
  • 06e799afb00c:一千个人心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虽然我们都处在同一片蓝天下,可是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基于自己认知下的主观世界。读书实践都是为了提高自己的认知,以便让自己的人生体验变得更加美好。
    没有正见的执着容易走火入魔。读死书 死读书 读书死,有些人就喜欢把自己读书解读出来的观点当真理,别人不接受,他还不高兴。还有一些人,喜欢把文学作品中的人物脸谱化,可是这样对自己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是不利的甚至有害的。社会是复杂的人性也是复杂的,不能你想当然的简化它就真简单了。有句段子就,你简单了,你的世界也就简单了。没错,只是你不能把你自己的主观世界当成真实的世界。社会发展是动态的,人性也不是固定不变的,都与环境相关,还有些偶然的不确定性。痴迷于通过几本书就能理解世界的人,都是臆症患者,不仅思维上偷懒还一厢情愿的想当然。还是要回到现实中来,通过践行来提高自己的认知来的更靠谱。
    06e799afb00c:@饼子读书 提高审美能力,很重要,我也十分认同,它应该是教育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很多现实东西与理想之间差异是巨大的。任何理论和观点如果脱离了实践和合理的应用场景,就会成为教条主义和片面的断章取义。关于裸体油画所表现出来的“美”,在当下的中国,并不符合国情。在中国写实的油画艺术和写意的水墨艺术哪个更“美”,也是有争议的。中国的传统更欣赏含蓄的美。阴谋论,肯定是不可取的,单一思维模式会拉低自己的认知能力,害处多多。阶级矛盾,阶级关系,阶级斗争,也不能说是藏污纳垢,毛主席当年也是大力提倡的,也是他对中国社会发展实践的一种探索,很可惜,由于种种原因,他的探索失败了。后人,换了一种发展实践方式。不过从今天中国的现实国情和人民的精神面貌来看,悲观点的说,这种发展实践探索也失败了,而且比毛主席的方式更加失败,造成的后果与损失更严重。如今的现实情境再提阶级斗争肯定是不和时宜了,统治阶级内部绝大多数都不支持的事,哪有机会可能成功?还希望再来一场文化大革命,通过阶级斗争来翻盘改变命运不过是一群底层的悲催人民无知的妄念罢了。毛主席,给过机会,绝大部分人民,并不珍惜。现在毛主席不在了,还想翻身做主人?凭什么?作为个人,也只能顺应历史的进程,做好自己能做好的事,尽可能地给自己给家人(能力强的也可以加上亲戚朋友)创造条件以便能有一个稍微好一点的生活体验就知足了。
    饼子啃书:@Xiao_Huan1028 这篇文章 我觉得不能用一千个哈姆雷特来套,文章中提到的是关于审美的问题,一副裸体油画艺术品,假如总共1000个人看,有999个看到了美,但这个美是不同程度的审视,就像你说的是不同的美感,这是应该的,我想这个世界肯定是美好的,因为审美力是人群品质的一个重要维度,但如果有999个只看到了性器官,而不能发现艺术美,这就是审美力的问题,一个人群没有审美力,在品格的提升方面会受到严重制约。红楼梦这个文学艺术品同样也是这样,阴谋论,阶级论本身就是一些藏污纳垢的角落,很多人只看到这些,而看不到其他,如果一直盯着这些,就像盯着那幅油画的性器官不理解整副画是一个道理,你的留言是尊重个人观点的问题,我的文章是想表达让,艺术品还是一面镜子的问题,可以看到人群了有多少人具有审美力,而这个审美力的多少对我们的启发是什么?
    饼子啃书:@Xiao_Huan1028 有态度的留言!

本文标题:关于阅读《红楼梦》的一场对与错,是与非的争论,你站在哪一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maht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