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读书人里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是对读书很痴迷的一群人,但他们又不会读很多书,他们的不想多读书,是认为很多书不值得读,他们相信我们博大精深的东方文化,博大到何种程度?博大到他们相信一生只要能读透“孔孟朱程”和“周易八卦”就可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这群人里有一些人对《红楼梦》也很有研究,有的几乎可以倒背如流。
由于《红楼梦》这本书前辈们研究了很多年,很多宏观的见解,都已经能在那些前辈们的著作中看到,在后期的其他人论文中也能找到蛛丝马迹,但他们相信《红楼梦》可以包容下整个过去的东方文学内容,他们认为那些观点只是凤毛麟角。
他们总想在书中再发现一点什么,但他们不允许自己研究个十年八年,再得出那一点有价值的观点,他们认为自己可以在几天,几周之内就能有很大的进步和突破,在半年一年以内就可以称自己是研究《红楼梦》的人。
于是有些内容的出现,就让我想起了以前看过一本叫《货币战争》的书,当然是中国的一个老师写的,据我了解也不是教经济也不是研究经济的老师,而是其他学科,同时也让我想起郎咸平几年前的一些见解。
他们与这些读《红楼梦》的人,有个共同点就是套用阴谋论,把世间所有的事都套用阴谋论,甚至可以把薛宝钗送给林黛玉的燕窝汤也套用阴谋论,据他们说燕窝汤有毒,薛宝钗给林黛玉下毒,这完全颠覆我的认知。
还有一些人,他们的研究已经打破了我的知识界限,比如说《红楼梦》写的是一本反清复明的故事,宝玉是哪个太子,玉石是哪个朝代玉玺等等,如果这些理论成立,我需要重新处理我读过《红楼梦》的一些认知,比如我看到的读到的任何东西都需要怀疑,需要重新认识,比如门口的狮子是不是代表着什么?贾政是不是与西游记里面的人物有某种关系等等。
在《文学理论》里有讲,一本作品的文学价值来源于读者的解读,这叫文学接受,但通过他们这些人解读,我获取的价值就是怀疑任何人,任何事,与任何人的相处都有阴谋的可能,虽然这和天真对陌生的好奇有点相似,但却有本质的区别,在这时我才终于明白,所谓站在一定位置欣赏作品的作用。
可以这样理解,一些文人在作品文学价值的挖掘上,与这些人完全不同,部分文人是在“读”,而这些人是在“套”,把一种狭隘的意识死搬硬套到作品里,这一群人他们会很肯定的告诉你,本来这就是真实,当时社会本就是这个样子啊,我说的有错吗?为什么要否定我们的解读?
我却是这样的理解,真正的学者解读的价值,是除了告诉你世界现在的样子还会告诉你世界本应该(期待中)的样子,比如他们解读《红楼梦》就会在宏观里告诉你,林黛玉的自我,贾宝玉的博爱,还有悲剧是两种正确价值观的对立,其实这就是告诉我们世界当时的样子和本应该(期望中)的样子,告诉我们黛玉的自我和宝玉的博爱是美好的,这种美好毁在两种正确的价值观的对立当中。
但这一群人却告诉我们,世界就是他们说的样子,《红楼梦》里的故事本来就是这个样子,我难道说的不对吗?我可以暂且的理解是这样的,但区别在于文学作品是艺术品,是需要进行审美的虚构艺术品。
我们通过审美,去发现美与丑,通过这种对美与丑的艺术欣赏,净化心灵,这和一味的挖掘所谓的真实,套用意识形态却不是同一个概念,要告诉大家你所挖掘的真实,去解读新闻事件背后的真相更适合,就像小崔那样的战斗在真实与虚假的新闻事件里,这样也许更能体现这种挖掘真实的价值。
我可以不否定这种价值的挖掘意义,但还是觉得引用王小波那句话比较合适,作为读书人,自己能钻进去,同时自己也要有能力爬出来。
文:饼子
网友评论
那个时代,过去了,那一种解读方式就不和时宜了。歌颂才子佳人的,操心王朝更替,各种索引考证派,人家愿意怎么玩,都是人家的事,普通人,不需要在乎。文学是为现实服务的,作为个人,在阅读优秀文学作品的同时应该随时观照自己并联系现实,对自己,对自己所处的环境进行思考,并做出相应的行为,这样才更有意义。就《红楼梦》而言,如今这个时代,自我奋斗的精神应该更可取。所以,《红楼梦》里的人物评价应该也与时俱进做相应的调整,提倡更符合时代精神的价值观念。我觉得,小红(林红玉)和贾芸更值得普通年轻人去学习,刘姥姥,作为一个为底层百姓,为了自己的家庭生活的改善,努力突破自己,达成既有目的的精神也值得我们学习。当然,黛玉、湘云、宝钗、宝玉、袭人、贾琏、熙凤、贾母,他们身上也都有很多优秀的东西值得学习。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我们通过阅读学习里面人物形象的优点提高自己的素质,就非常值得了。何必盯着缺点去批判?现实生活中也一样,你如果能多看到别人的优点闪光点并学过来提高自己,肯定能有利于自己的成长。如果总盯着别人的缺点和不足,你是不会有啥进步的,甚至会退步,也习得各种坏习惯形成各种坏毛病。
没有正见的执着容易走火入魔。读死书 死读书 读书死,有些人就喜欢把自己读书解读出来的观点当真理,别人不接受,他还不高兴。还有一些人,喜欢把文学作品中的人物脸谱化,可是这样对自己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是不利的甚至有害的。社会是复杂的人性也是复杂的,不能你想当然的简化它就真简单了。有句段子就,你简单了,你的世界也就简单了。没错,只是你不能把你自己的主观世界当成真实的世界。社会发展是动态的,人性也不是固定不变的,都与环境相关,还有些偶然的不确定性。痴迷于通过几本书就能理解世界的人,都是臆症患者,不仅思维上偷懒还一厢情愿的想当然。还是要回到现实中来,通过践行来提高自己的认知来的更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