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133.唐宋词解析:苏轼《西江月·重九》

133.唐宋词解析:苏轼《西江月·重九》

作者: 山中居士 | 来源:发表于2024-04-09 09:10 被阅读0次

                  西江月·重九

点点楼头细雨,重重江外平湖。当年戏马会东徐,今日凄凉南浦。

莫恨黄花未吐,且教红粉相扶。酒阑不必看茱萸,俯仰人间今古。

译文:

楼外点点细雨飘洒,映得江上烟雨重重。遥记起当年,在东徐相会戏马,看今天,我独自一人在南浦,分外凄凉。

不要怨恨黄花未吐露芬芳,不如依傍身边女子。酒兴阑珊,无须看那茱萸,古今事不过在俯仰之间而已。

译文:

 该词上片写别情,开头两句写景由近及远:“点点楼头细雨,重重江外平湖。”这两句词行文结构上的整齐对仗,也为这首词的意境铺开增加了无限的美感。然而,空间上的开阔却和时间上的收缩不同,后两句词人开始交代事件:“当年戏马会东徐,今日凄凉南浦。”这两句应题说明了送别一事,通过时间上由远及近的对比,借“当年”徐州聚会的热闹气氛与“今日”送别友人的凄清情景作比较,更表现出作者当时的寂寞和失落的悲凉心情。

上片营造出的词人送别友人时的矛盾心理,很好地暗示了他与徐君猷的感情之深,于是下片起韵先说道:“莫恨黄花未吐,且教红粉相扶。”这两句词人站在朋友的角度言语,他深知朋友还不想离去,重阳节后菊花就快开放了,但是由于离别两人无法共赏秋菊,这便是“恨”的由来。此时的词人已经不似过去那样对离别伤感断肠,历经人世风霜和厄运的苏东坡此时已经可以笑对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和仕途上的沉浮进退。

人的一生就在俯仰之间,醉酒当歌,及时行乐,这才是把握与朋友短暂相聚的最好办法。所以词人一个“莫恨”便打消了“凄凉南浦”的婉约惆怅,“黄花未吐”“红粉相扶”两处相应的意象,在字面上也通过饱满的暖色色彩渲染了全词的温热的氛围。

结尾两句词人点出心意:“酒阑不必看茱萸,俯仰人间今古。”等酒喝得差不多了就不用再上山看茱萸了,人生就是转瞬间古今变换了。重阳节本来应该赏菊,还应该遵循旧习俗佩带茱萸香袋以辟邪气、求长寿。此时词人却认为这一切都不必要,人间一切都在俯仰之间,相聚总是短暂的,别离是令人悲伤的,不用拘泥于这些风俗。干脆纵情畅饮一番,直到尽兴酒阑。

这种略带凄凉意味的超旷情怀与苏东坡早先写下的众多送别词都不同,这样的情怀也正是词人身处人生最低谷时的真实内心独白。看惯看穿了身边发生的一切,词人以空间上极广、时间上极长、内心极开阔的心理去面对喜乐,面对顺逆,面对一切。

相关文章

  • 川筑篇(回味黎川1—3)

    一、川筑篇 1、西江月•驳岸 (依【宋】苏轼《西江月•重九》体式,词林正韵:第三部(仄),第七部(平)) 护卫丁形...

  • 宋词|西江月-苏轼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 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 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

  • 宋词|西江月|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

  • 宋词|西江月-苏轼

    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 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么凤。 素面翻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 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

  • 【宋词精典】苏轼辛弃疾《西江月》欣赏

    鲵影萍踪收集整理编辑 (2020年9月7日) 【宋词精典】 苏轼辛弃疾《西江月》欣赏 苏轼辛弃疾的巅峰对决!各写一...

  • 晨读(十三)

    千年宋词,最美是秋。让我们跟着苏轼一起赏秋。 《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 ...

  • 我解《点点楼头细雨》2018-11-15

    西江月·重九 重阳栖霞楼作 【作者】苏轼 【朝代】宋 点点楼头细雨。重重江外平湖。当年戏马会东徐。今日凄凉南浦。莫...

  • 试题(6)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1-2题。 西江月 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

  • 苏轼:才高八斗却仕途坎坷,一贬再贬仍坚持自己的信念

    说到宋词,就不能不说苏轼。 词从唐末五代始,经温庭筠、韦庄,至二李、冯延巳,再至晏殊、欧阳修、柳永,及至苏轼,名篇...

  • 今日份练字打卡—西江月·梅花

    《西江月·梅花》(又名《西江月·梅》)是宋代文学家苏轼被贬岭南惠州时所作的一首词。此词乃苏轼为悼念死于岭外的歌妓朝...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133.唐宋词解析:苏轼《西江月·重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mcfx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