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岛由纪夫曾说:“现代小说的基本命题,正如陀思妥耶夫斯基所言…正是直接表达人类内心的对抗性态度。”文字太无力,以至于文字无法还原感受,什么是“人类内心的对抗性态度?”文字和数字比起来,数字的1就是1,2就是2,文字不是,文字可以有若干解读,大量的解读便伴随着大量的误解,这是文字的魅力,文学便在文字的魅力中开出鲜艳的花。
误解的存在是人为的定义,误解本身没有意义,人的好恶使之有了对错之分。我正在写米兰·昆德拉的文案,最大的发现居然是他被他的祖国剥夺了国籍,若干年后,他的祖国又把国籍还给了他。外人站在任何一个时间点去指责这件事,都能找到明显的错误,然而换一个时间点再看,又会得出另一个答案。谁之错?有错也无错,无错也有错。因为对于文字而言,误解竟是正解的养分,不理解恰恰能生出不断理解,令人诧异。
读者读书,误解便是必经之路,“没有答案”正是所有作家都谙熟于心的创作理念,于是每一种误解都有可能是正解。如果每一本书的每一个人物,每一句话和每一个念头,都能找到正确答案,那么这个答案只能是作者上的原话,所有的变相都是误解。
基于此,阅读是为了找共性还是差异性,结果是让自己开心还是郁闷,在于对“虚妄”的看法,在于享受现实和不现实。
如我来说,在现实中去享受快乐,在不现实中去享受痛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