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谈论别人的隐私、消费别人的不幸
生活中,有些人喜欢打着关心的名义,不顾及别人的感受,自作主张干涉别人的私事,他们最喜欢做的事,就是用看似关心的方式戳别人的痛点和软肋。这不仅不会让人感到温暖,而且只会给人带去难堪和伤害。
一般而言,他们要么是精神世界太空虚,才一天到晚打听跟自己没有任何关系的小事;要么就是喜欢跟别人比较:如果你过得比他好,他就会冷嘲热讽;如果你过得不如意,他就会好意安慰你,心里却由此得到了平衡。
国内很多新闻报道,也不时会毫无顾忌地将镜头几乎怼到当事人的脸上,不厌其烦地追问他们的感受,消费别人的不幸。
亚里士多德说,放纵自己的欲望是最大的祸害;谈论别人的隐私是最大的罪恶;不知自己过失是最大的病痛。
不谈论别人的隐私,说到底,就是发自内心地尊重他人。而且,你把隐私当作谈论的资本,只不过给那些热衷八卦的人徒增谈资而已,还为此付出了尊严和信任的代价。
不干扰他人的生活方式,不随便侵入他人的生活空间和隐私领地,即使不理解,也以平和的心态接纳与自己的不同。能做到这一点,就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
然而我们众生的世界,因为不明信因果和无常,随业力所迁而不知如何去对执和转换,往往就会很认真地执于一念一行当中。当彼此有缘相聚时,因为所谓的关心,就不注意界限感,忘记尊重彼此的隐私范围和生活空间;而当违缘逆境产生时,又捶胸追悔甚至怨怒他人,直把恶语嗔恚之火烧得遍天,从而种下相续的恶因恶缘。
南无始祖报身佛在法音中为众生说法,提及“真行自己错,莫论他人非“时,告诉我们,真正的修行人是看到自己的错,把别人的错和业力看成自己的错和业力体现,反照观看自己哪里做得不好,不去争输赢,不谈论或者卷入、牵挂他人的是非,而反过来认为他的是非就是我的错,这才能建立忍辱菩提。要时时象南无观世音菩萨那样,大悲菩提。
当因缘不具足,一段关系难以为继时,即使做不到与过去握手相续,也不应谈论他人的是是非非,况且贬低自己曾经珍重的情份,只会让自己显得低俗而不堪。交集过后,给彼此留足体谅甚而祝福,一切均以因缘观之,是对彼此最好的释怀与尊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