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中秋,今夜赏最圆的月,吹最柔的风,忆最美的人,话最动听的事。趁着月光如水,我们重回儿时。 故事发生在二十几年前,也就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末,那时我才几岁的年纪,虽然距离现在已经很久,但却记忆犹新。那个时候,我们那儿的农村人出行主要靠一辆自行车或者一双“走遍天下”的无敌脚,而通讯则主要靠别人捎话或者上门传话,座机电话、移动手机、语音视频,都不是那个时候的我们敢想的。所以小时候去外婆家,都是爸爸用一辆老的快要掉牙的自行车载我们一家人去的。这不,这天正逢八月十五中秋节,作为女儿的妈妈,是理所应当要上山看望外婆外公的。
饭毕,听着外婆和舅舅们谈起最近外公气管炎又犯了,尤其晚上喘得厉害,是不能再拖了。众人商议之下,决定请对面山头姨奶奶家的姨爷爷前来看看。姨爷爷是乡里远近闻名的赤脚医生,甭管大人小孩儿,头疼脑热,只要有他在,保证药到病除。加之亲戚关系,外公就一直找他瞧病。但那个时候还没有电话,如何联系成了一大难题。好在外婆和姨奶奶家只隔一条沟壑,走过去却确实需要下山、越河再上山,耗时费力,雨雪天气,就更不用说了。但如若站在山头大声呼喊,对面却也能听到个七八分,所以“喊山”在那里成了人们的联系对面山头最直接的方式。
我这个事事好奇的“小跟屁虫”,随着二舅来到了村口最接近对面山头的地方,只见他挽起袖子,双手叉腰,似乎是要与什么战斗似的,在用力踮起脚尖的那一刹那,一声嘹亮的叫喊声起于丹田,越过喉咙,如洪流般从口腔迸发出来,然后穿过清风,穿透云雾,穿越丛林,回荡在对面山头。而对面只要有人听到来自山这头的声音,不管是谁,都会以同样响亮的声音回应过去。一来二往,山对面的人也就弄清了因为什么事谁要找谁,如有需要,对面的人还会亲自跑一趟去叫那家人前来回应这面山头的人。今天二舅通过“喊山”,成功地将姨爷爷家的儿子叫到了山的那头,他们的声音响彻云霄征服了那一片天地,最后彼此终于商量好了第二天一大早姨爷爷前来给外公瞧病。
其实不仅是外公这样请姨爷爷瞧病,山这头的乡亲们都是这样请姨爷爷的,而且不止是看病才“喊山”,大到人家的红白喜事,小到日常的柴米油盐,都是可以通过“喊山”来联系彼此实现沟通的。时至今日,再也未能看见过这样的情景了,所以写以此文以记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