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延禧攻略》真是大火,上到八十岁的我大伯,下到六岁的我儿子,再到从不追剧的我老公,粉丝群庞大到让人咋舌,这个电视剧为什么这么吸引人呢?秉着生活处处是语文的观念,让张老师用语文知识带大家分析一下其中的叙事技巧。
(本文的理论来源——《故事技巧——叙事性非虚构文学写作指南》杰克 哈特著,虽然说是非虚构性,但是书里也举了许多小说电影的例子,其中着眼于故事技巧的分析的理论是值得借鉴的。)
一、我们像需要爱情一样需要故事。
故事是有生物学性的,科学家曾经做过实验,人们在编写故事或者听故事的时候,人的右脑额叶上的一个糖块大小的区域亮了起来,它与视觉皮质等脑中心部位相连,组成了所谓的“故事叙述系统”。
了解了这一点或许可以缓解我们追剧的焦虑和罪恶感,因为这是我们的人的本能,所以驱使我们去看的不是理性,而是本能。
尽管故事情节的逻辑简单荒谬的像哄人的动画片,尽管女主角演技乏善可称,尽管电视剧并没有引发我们对人生更多的思考,但,那有怎样?白开水好,可是我就想喝可乐;暖男好,可是我就爱肌肉男。
就服从本能欲望这一点,去越南追剧其实和去湖南追小龙虾一样正常。
二、《延禧攻略》——多好的生活。
“我们以叙事的方式做梦、回忆、期待、希望、绝望、相信、怀疑、计划、修改、批评、建构、闲聊、学习、憎恨和热爱。”
我们在叙事中展开生活。有些是现实生活,有些则是另外一种实现不了的理想生活。
我们压抑沉闷,所以喜欢故事中的爽快泼辣;我们忍辱负重,所以羡慕璎珞的有仇必报;我们总是那么不幸,于是璎珞一路开挂的人生让我们过瘾;我们缺少真挚无私的爱情,所以傅璎cp的演技即使再不足,也能赚够我们所有的眼泪,我们常常被自己和别人指责,所以剧情必须有足够的槽点供我们发泄……总之《延》剧完成了21世纪我们内心所有隐秘的向往,我们在剧情中,仿佛自己又生活了一把,还是理想的生活。
相反冤屈,隐忍,沉闷,压抑的生活,观众倒未必接受,因为我们现实已经如此。为何还要在故事里再过一次?这也是《延》剧与《如》剧最大的区别,前者表现了我们想要的生活,不管多么的夸张,失实,后者试图反应我们现实生活的种种,人物真实,语言深刻,以让我们反思,收获。然而,如果我们就是不喜欢接受现实呢?我们就是拒绝理性,跟着感官走呢?
三、最成功的故事情节——让我痛快就够了。
受大众喜欢的故事情节往往是——“故事通常会从一个充满欲望的人物开始,他努力克服成功道路上的各种障碍。”其中欲望越强,障碍越大,故事的张力越大,也就越容易激发人们阅读的快感。
根据这一理论,那么《延》剧定是其中翘楚了。
璎珞一开始就是个复仇欲望很强的女子,她努力克服种种障碍,最终杀死和亲王报仇成为皇贵妃的故事。
璎珞为姐复仇不惜牺牲爱情和生命,这个欲望还不够强吗?最终璎珞ko了紫禁城内所有厉害的妃子和皇后,杀了皇亲国戚,征服了皇帝,报了仇,要知道她的身份只是一个包衣奴才,这样的成功,得克服了多么大的障碍。
这就合理解释了为啥灰姑娘与白马王子,屌丝逆袭的故事经久不衰,因为克服的障碍够大,跨越的事命运的障碍,我们该多有快感呢!
这样的戏剧张力,虽然已经失去了逻辑和真实性,因其中种种荒谬的细节和巧合,但是有什么关系?这样的情节就是让我痛快。谁愿意忙碌了一天,在压力山大的白日生活后,还要沉重的反思(何况我们的生活经不起反思的)?老子就是要痛快!
于是每个晚上,《延》剧向你招手了——来呀!痛快呀!但是请充会员呀!
四、干净的叙事弧线:
好的叙事,是一定要弧线的。
1、阐述,这是第一二集中风平浪静的部分,让你认清楚每个人的来历,身份,性格等等,比起《如懿传》的开头,这里《延》剧干净利索,而不拖沓,表现了新时代的节奏感。
2、 上升动作:上升动作(分量最重,这里表现出最强的戏剧张力):曲线摇摆上升的希望,谜题,悬念,以前的层层铺垫,宫斗从第三四集才显山露水,所以刚开始,我们《延》剧就开始撕扯起来
3、危机:对峙的巅峰时刻。叙事弧线的制高。有人欺负璎珞,欺负得好厉害,让你好生气,快死了往往在这个时候,一集就要结束了,你想知道,充会员啊!
4、高潮:解决危机,惩恶扬善
5、结局——撒糖,甜蜜
当年最火的《还珠格格》怎么能毫不费劲出那么多部,就有赖于反复使用这个结构:风平浪静,其乐融融—皇后蓄谋欺负人——被欺负(扎针?)——皇帝相救——(撒糖),以此循环,乐此不疲。
好多故事都体现着这一弧线,但没有一个像《延》剧,节奏那么快,那么密,那么离奇,就像我们现在阅读的习惯,喜欢频繁分段的文本,那些大段大段的文章,或者大块头的书不愿意读一样,快节奏的不仅是我们的生活,还有我们的审美本能。
五、佘诗曼大获全胜的秘诀
在《延》剧中璎珞虽然有主角光环,但是仍不能掩盖阿佘的光芒。这也是香港重播电视剧可以通过删减,让阿佘成为第一女主角的原因,作为人物形象,继后的形象是非常符合观众审美要求的。
1、有欲望
人物的核心在于欲望。欲望推动着故事情节。
和璎珞复仇欲望比,阿佘的欲望一点也不少,她要复仇,要权力也要感情,她步步为营地去害人害己,终是空。但正是这些欲望推动了情节发展,一步步直至结局。
2、圆形人物。
所谓圆形人物,就是人物形象要多面且有发展变化。
这一点继后这一形象也是讨巧的,她由原先的善良,无欲无求到后面的腹黑,一步步的堕落,再到后面的绝望。能够如此一步步地变化,跟她性格本身的多面性有很大的关系——
她温柔,善良,美丽,隐忍,深情,冷酷,狡猾,决绝……
她让人喜欢,让人心疼,让人害怕,让人唏嘘……
她的形象如此丰满,因此博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
六、泼辣的叙事节奏。
“成功的叙事者颠倒了生活节奏。枯燥的日子总是过得极其缓慢,快乐的时光则如白驹过隙……当内容枯燥乏味的时候,你需要加快节奏,而精彩有趣的时候,故事发展较快,而你却要放慢速度。你减速就是让读者能够感受、处理并且融入。”
就快与慢这一点的处理上,再没有比《延》剧更泼辣了。只要跟主线情节无关的,一概不提,难怪很多弹幕说,怎么没见生公主呀?怎么没有其他妃子啊?皇帝从未见过大臣啊?
啊,不好看,太枯燥,一律删掉!
一到阴谋对峙或者撒糖的时候,哎呀,那镜头缓慢的,让你欲罢不能!叙事节奏干净利索,不拖泥带水,免去了你拖拉进度条的烦恼。毕竟叙事完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过瘾啊!
六、有行动力的对话
吸引人的对白——“对白不是谈话,而是动作,是人们之间的相互行为。” 回忆一下《延》剧里人物何曾有一句闲话,每一句话都在推动故事发展,每一句话都像匕首一样,直接插人咽喉,每一句,都推动了一个阴谋,每一句话都充满了戏剧性。
即便是富察皇后临死对于皇帝的控诉和独白,但内容和语调也是极具戏剧化的。
这就合理地解释了,偶像剧经典情节中要杀人的时候,为何先喊一嗓子——“我要杀了你”,其实这样哪里还杀得了人,但是这样的语言恰恰是推动行动的过渡句。
如果人物的对白都是生活中平静的句子,静静地暗涌波澜,试图讲出点什么,试图让观众悟出点什么,那是艺术电影(而不是卖座的电影)。
七、无所不能的主题:
以下列举的是最能调动读者兴趣,也是最符合读者阅读本能需要的主题:
“显著的主题或者典型的情节,包括探索、寻找、旅行、追求、捕获、逃脱、爱情、被禁锢的而爱情、单相思、冒险、谜题、神秘、牺牲、发现、诱惑、失去或者得到身份、蜕变、转变、屠龙、下到阴间、重生或者救赎”
根据最受读者喜爱的主题来看,《延》剧占了大半:
魏璎珞来到紫禁城为姐寻找仇人就包含了探索,寻找、旅行、冒险、谜题、神秘、发现等主题;而傅璎cp的爱情则包括了被禁锢的爱情,单相思,牺牲等主题。而皇帝与璎珞的感情,则在追求,捕获、逃脱,爱情、诱惑、失去或者得到身份,蜕变中来回徘徊。
这样的故事里总有一款主题适合你!
有人这样概括于正成功的秘诀,别人拍电影电视都努力地借故事表达点什么,完成点什么,而于正的目的很简单,明确就是要火,就是要收视率。他集齐了一切吸引人故事的元素,将所有你最想要的味道都提供给你的感官享受,于是你欲罢不能!在不痛快的时事里,突然出现这么痛快的剧,叫人如何不喜欢?
后记:人们常说,存在即合理,一部电视剧能够那么受欢迎,就是因为他符合了大众的认知规律和审美规律,背后有一定的科学规律可循。沿着这个规律我们是否可以编写出一个故事呢?要不你来试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