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有些人还记得中学时的这个实验:透明的玻璃容器里盛满油质溶液,溶液里悬浮着铁屑。在加上磁力线之前,铁屑杂乱无章,满瓶子都是;加上磁力线后,铁屑齐刷刷地超着同一个方向,整齐划一。去水族馆,看到大群的热带小鱼,色彩斑斓,齐刷刷超同一个方向游,你不觉得有多散乱;突然有纷扰,鱼群被惊动,大乱,你发现成千上万的鱼,到处都是,乱得不可收拾。
企业也是。当目标一致的时候,几万人的大公司也不显得多复杂,整个公司井井有条,有很强的执行力;当目标不一致的时候,部门之间山头林立,几百个人的小公司也是复杂得啥事都办不了。
对于很多本土企业来说,二三十年的快速发展中,打江山时目标一致;到了守成的时候,利益却更加难协调。特别是创始人退休、企业增速放缓时,企业失去了目标,团队就失去了方向,也失去了向心力,组织的复杂度大增。这就如历史上的流寇,比如李自成,弱小的时候为一致对外,倒也目标一致,在夹缝中求生存;等做大了,反倒失去了目标,形不成合力,很快就土崩瓦解。
没了一致目标,各部门的方向,或者说执行力的方向,由原来的横向(面向客户)转为纵向(面向领导),企业就开始走下坡路。这些年,我仔细观察那些做得好和做得差的公司,发现他们的差距与其说是执行力的强弱,不如说是执行力的方向。在做得好的公司,员工的执行力是横向的,即以满足客户的需要为目标;在做得差的公司,员工的执行力是纵向的,即以满足上级的需要为目标。
这执行力的方向问题不分国别。纵观北美企业的这二十三十年,变革的重点之一就是促进部门间的横向连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把纵向执行力转化为横向执行力,联合多部门的力量来抓住机会、解决问题,并进一步延伸到供应商和客户,这就是供应链管理。这一发展过程有很多经验和教训值得借鉴。
解决目标不一致的问题,你不能靠雷锋精神。有个本土高科技制造企业,发展到十几亿的规模了,组织越来越复杂,部门之间山头林立,相互推诿严重。老总是技术出身,亲手把公司从十几个人带到这么大。以前公司小的时候,资源紧缺,但啥事儿也没停着;现在公司大了,要人有人,要钱有钱,为啥事儿反倒这么难办呢?例如在供应商管理上,产品设计与物料技术两个部门之间就扯皮不断,后者说是设计的规格太严,前者说是供应商的能力有限。老板看不懂,两个部门的头都是自己一手带大的,同事都做了成十年了,为什么现在反倒没法合作呢?他的解决方案很简单:把两个都叫来批一顿,各打五十大板,重述雷锋精神的重要性了事。
公司小的时候,一致对外,雷锋精神有用;公司大的时候,雷锋精神的作用就很有限。那怎么推动部门之间的协作,降低组织的复杂度呢?要靠绩效管理。
绩效管理哪家强,山东青岛找刘勇。
在绩效设置上,单一指标是本土企业的一个常见误区,这在那些身陷困境、急于脱困的企业尤甚。比如对销售来说,主要指标是销售额,虽说也有别的指标,但大家都知道那不重要,特别是营收增速放缓的情况下,还有什么比拿到订单更重要的吗?于是销售就最大化销售额,造成供应链后端的很多成本,尤其是库存成本和额外产能。对采购来说,其单一指标就是采购降本,虽说质量也得兼顾,但那是质量部门的事。结果呢,价格是越降越低,质量也是越来越差。作为应对,公司就给质量一票否决权,其良苦用心是来制衡采购,实际上却造成了采购与质量两个山头,摩擦不断,增加了组织的复杂度,更加形不成合力来管理供应商。
应对单一指标的措施呢,就是针对每个职位、每个部门设立一对互相制约,表面上矛盾的指标。比如销售不但要卖得多,而且要卖个好价钱(营业额 vs. 毛利);库存控制的不但要控制库存水平,而且要确保有货率(库存水平 vs. 服务水平);做采购的不但要拿个好价钱,而且确保好质量(价格 vs. 质量)。这就是说,要把每一个职能、每一个职位设计成两难:两难情况只能平衡,不能取舍。比如你不能为了价钱(取),就牺牲质量(舍),或者为了质量而放弃价格——你必须两者兼顾(平衡)。这样做的好处是让每一个职能、职位自己促进自己与别的职能协作。
或许有人会说,两个相反的目标,就如骑的马有两个头,每个头都是超着不同方向,能走前去吗?答案当然是能。我们天生都是应对两个相反目标的能手:人一生下来就有爸爸妈妈两个“老板”,他们的指令往往相左,但是每个孩子都能够应付自如。在跨国企业里,矩阵组织挺常见,很多员工汇报给两个上司,这两个上司的目标往往相左。比如我以前管理全球库存计划员,计划员从业务上汇报给当地的经理,从专业上汇报给总部的我。为支持业务,当地的经理倾向于增加库存(这样有货率高);但为了控制库存水平和库存成本,在总部的我希望库存低。这两个目标相反,但做得好的计划员都能平衡解决。
为什么呢?这两个貌似相反的目标,落实到细处,其实解决方案是同一个。就拿这里讲的库存计划来说,库存要低、有货率要高,貌似矛盾的两个目标,但如果库存计划做得好,知道备什么货、备多少,库存可以做得低,有货率同时可以做得高。你看在计划做得一塌糊涂的公司,库存高企,但用得着的没有,用不着的一大堆,都是因为不知道计划正确的库存。再比如采购,如果知道如何选择、管理好供应商,不但可以保证质量,而且可以确保总成本最低,同时实现价格和质量的目标。
如果说互相制约的指标是“内力”的话,那么设计共同的目标就是促进协作的“外力”。共同目标设计得好,可以有效减少部门之间的摩擦,降低组织的复杂度,提高组织的效率。
合适的指标给一个岗位、职能建立责任机制,而且促进部门之间的协作,形成同样的方向。有些本土企业习惯于拿高大上的愿景、理想来激励员工,这OK:在高速发展阶段,大家一起开疆裂土,目标一致的情况下。但是,一旦增速放缓,公司做大了,到了守成的时候,特别是外来的职业人士多了,就得改变做法,采取更加传统的绩效考核来制定方向,驱动跨部门的协作。对“骑在马上打天下,但不能骑在马上治天下”大家没有异议,但企业上规模后,并不是每个公司都认识到管理方法需要改变。
大家想要找我做顾问,可以先从视频方式来感受。
没错,视频咨询,让你享受总统般的服务,有图有真相!
看到图片,大家应该知道这就是在美国大火特火的《纸牌屋》中的场景。剧中的两位总统通过视频互相交流国事。
现在你也有这个机会,通过视频搞事情!
如果你有以下困惑和问题:
1、公司新招募人员工资如何确定?
2、公司老员工倚老卖老,怎么办?
3、公司里就只有作为老板的你拼命,员工和小股东们在老板看不见的地方喝茶嗨皮?
4、公司老是达不到制定的目标,或者根本就没有个目标?
5、老是感觉员工的工资是一笔巨大的开支?
6、员工工作老是没有成绩,如何让他们有成绩?
7、创业以及合伙股权比例如何划分?
8、后续加入的股东如何给出比较合理的股份?
9、如何找投资?
10、如何解决公司现金流紧张的问题?
11、如何妥善处理各个股东之间的关系?
12、到底该不该有工龄工资?
13、固定工资到底好不好?
14、企业真的是人越多越好吗?
15、企业真的要走多元化之路?
16、公司要上一个新项目,到底该上还是不该上?
17、如何高效率的开会?
18、面试时感觉员工还可以,是个人才,咋进来没几天完全变了个人,是个废柴?
19、如何正确的发工资?
20、如何正确的给股权?
21、跟投资人怎么谈判?
22、上市前要做哪些准备?
23、上市后要做哪些调整?
24、到底是在国内上市还是跑到大洋彼岸上市?
25、公司现状是这样的……有没有优化方案?
26、几个人合伙,成功率高?
27、股东之间到底需不需要分工?
28、小股东的权益如何保障?
29、如何做职业规划?
30、如何做尽职调研?
31、如何给公司估值?
32、如何制定公司发展规划?
33、公司人员流动性太大,怎么办?
34、公司股权没人要,如何破解?
35、如何做短期激励?
36、如何做股权激励?
37、员工内斗内行,外斗外行,如何破解?
38、员工执行力差,怎么办?
39、公司人员多了一倍,怎么利润反而不变(甚至更少了)?
40、到底哪种融资方式好?
41、员工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怎么改善?
42、到底该不该有考勤?
43、针对这个项目,合伙好还是单干好?
44、如何实施项目跟投制?
45、如何运作内部孵化?
46、老板如何成为刘国梁,员工如何成为男乒?
47、我就想企业维持现状,可以吗?
48、公司老是赚不到钱,是谁的问题?
49、如何设计出比较完美的股权架构?
50、如何吸引投资人?
51、如何制定商业计划书?
52、如何建立人才梯队?
53、能力重要还是人品重要?
54、吩咐下去的事情老是完不成怎么办?
55、两个人合伙股权如何设计?
56、三个人合伙股权如何设计
57、多人合伙股权如何设计?
58、众筹如何提高成功率?
59、能否就公司现状出套方案?
60、空降兵流失率为啥那么高?
61、夫妻如何正确的合伙经营企业?
62、职业经理人如何管理?
63、餐饮业如何提升业绩?
64、制造业如何提升利润空间?
65、靠智力吃饭的公司如何搞好?
66、如何整合上下游?
67、如何解决“加班”问题?
68、如何改善企业绩效?
69、大厨如何激励?
70、店长如何留住?
……
那就请联系15066116696,约个视频咨询或者线下咨询,价钱公道,收益颇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