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家人分享: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教育心理学在家庭教育中的应用(9)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是现代行为科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把人的需要划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每一个人都潜藏着五种不同层次的需要,这些需要在不同的时期表现出来的迫切程度是不同的。人的最迫切的需要才是激励人行动的主要原因和动力。人的需要是从外部得来的满足逐渐向内在得到的满足转化。具体地说,按照重要性和层次性排序,分别是:
生理需求
生理上的需要是人们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如吃饭、穿衣、住宅、医疗等等。若不满足,则有生命危险。这就是说,它是最强烈的不可避免的最底层需要,也是推动人们行动的强大动力。
安全需求
安全的需要要求劳动安全、职业安全、生活稳定、希望免于灾难、希望未来有保障等。安全需要比生理需要较高一级,当生理需要得到满足以后就要保障这种需要。每一个在现实中生活的人,都会产生安全感的欲望、自由的欲望、防御的实力的欲望。
社交需求
社交的需要也叫归属与爱的需要,是指个人渴望得到家庭、团体、朋友、同事的关怀爱护理解,是对友情、信任、温暖、爱情的需要。社交的需要比生理和安全需要更细微、更难捉摸。它与个人性格、经历、生活区域、民族、生活习惯、宗教信仰等都有关系,这种需要是难以察悟,无法度量的。
尊重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包括自我尊重、自我评价以及尊重别人。尊重的需要很少能够得到完全的满足,但基本上的满足就可产生推动力。
自我实现的需要
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等级的需要,是一种创造的需要。有自我实现需要的人,往往会竭尽所能,使自己趋于完美,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获得成就感。马斯洛认为,在人自我实现的创造过程中,产生出一种所谓的“高峰体验”的情感,这个时候的人处于最高、最完美、最和谐的状态,具有一种欣喜若狂、如醉如痴的感觉。
这些理论在孩子教育中是否有效呢?带着这个问题,经过对周围孩子的行为的观察、分析、总结,通过对孩子的心理活动的探索,分析摸索孩子行为的规律,从中寻找对待孩子教育的方法和实现孩子转变性教育的新途径。我的结论是:行为科学理论在孩子教育中是一盏明亮的航灯。
孩子虽然未成年,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都没有定型或者说还没有形成,但是,他们的行为,他们的需要和成年人一样,同样存在着不同层次的需要,这些需要就是激励孩子进步的动力。
孩子也是“社会人”,他们有成年人一样的社会性需要。
孩子的兴趣态度、情绪积极性等对学习及其效率的影响,从人性、心理的角度来剖析和改善孩子的主观条件,从而带动对客观因素的改变。这其中,家长的行为对孩子的影响和导向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应该重视孩子的主体地位,重视孩子的主观能动性,重视激励孩子的学习热情、树立孩子的自信,培养孩子的奋斗目标。所以,我的观点是,要实现孩子的转变,是以实现家长自身的转变为前提。
要教育好孩子,首先从父母自身的转变开始:
1、转变对孩子的视角(观察)角度,牢记:“一句表扬胜过十句批评”的铭言,多看孩子的长处并给予肯定,会发现孩子的自信心会逐渐增强;
2、和孩子平等地交朋友,才能更好地和他们交流、沟通,给孩子树立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限的;
3、教给孩子的知识不如教给孩子的方法。出现问题后,给孩子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习方法、与人交往的方法、思考问题的方法、为人处事的方式等等。
4、家庭教育的根本是父母做好表率,而不是父母对孩子简单的说教和管理。孩子教育的过程实际上是父母学习做人的过程,只有家长不断完善自我,孩子才有榜样,只有家长真正懂得了做人的真谛,才能教会孩子做人。家庭教育就是父母自我完善与孩子共同进步的过程;
5、家庭教育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教育方法。不懂得教育方法,不讲教育方式,只会是事倍功半,达不到理想的教育效果。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项需要耐心、恒心、细致、艰苦、长期的过程,必须要有持之以恒的决心的耐心,仅凭一时的热情是不够的。
为孩子的成长营造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以改变孩子的不良习惯为突破口,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养成孩子的学习自觉性为目标。
教育心理学在家庭教育中的应用(9)---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