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办法,诸葛亮太喜欢马谡了,想把他当接班人培养。
诸葛亮行军打仗比较谨慎,不喜欢冒险。也正是因为谨慎,不肯采纳魏延奇袭子午谷的策略,每次都是小心翼翼算计好,步步为营。
![](https://img.haomeiwen.com/i9502674/6f93824442e9769a.jpg)
关于马谡,刘备在临终前就嘱咐诸葛亮,说他言过其实,不堪重用,可是诸葛亮不听啊!
马谡长期在诸葛亮身边,每次谈论兵家大事,马谡都说得头头是道,甚至经常让诸葛亮都自配不如。
自从关羽大意失荆州和刘备夷陵之败后,蜀汉人才损失惨重,能堪大用的已经是凤毛麟角。
诸葛亮身为蜀汉的丞相、实际上的一把手,一直想找个接班人,好为蜀汉长久计。
马谡才华卓著、见解独到,很多政策谋略按其行,基本上都是正确的,诸葛亮非常喜欢,想让马谡将来接自己的班。
![](https://img.haomeiwen.com/i9502674/41317558e7e5020a.jpg)
诸葛亮太喜欢马谡了,以至于不舍得让他去基层锻炼,一直捂在身边。
可是,要想让他接替自己成为蜀汉一把手,就必须让他“镀金”,否则人心不服,镇不住场子。
马谡自己常在诸葛亮身边,很多计谋诸葛亮言听计从,长此以往,他自己也认为自己很行,迫切希望得到锻炼和证明,立功心切。
所以,当诸葛亮准备派人去守街亭时,马谡主动请缨,诸葛亮本来就想让马谡有个“镀金”的机会,最终决定让他试一试。
为了保险起见,诸葛亮把战法、具体部署都告诉马谡了,而且还专门派遣一向谨慎稳重的王平担当副手。
![](https://img.haomeiwen.com/i9502674/47704a80d1e11e8c.jpg)
然而,想立大功、迫切需要证明自己的马谡,不想按部就班立个一等功,非要来个一鸣惊人的特等功,最终花样没玩儿好,把好好的一副牌打坏了,致使彼此北伐功败垂成。
如果马谡按诸葛亮的要求完成了这次任务,那以后在职位上肯定是扶摇直上,可惜诸葛亮在识人这方面比不上刘备,一生谨慎一次冒险就把自己置于万劫不复的地步。
对此,大家认为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