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日月
我们都熟悉的当前哲学三大问题是:你是谁?从哪儿来?到哪儿去?其中“从哪儿来”到“哪儿去”两个问题帮助解答“你是谁”的问题。“从哪儿来”这个问题既让人知道你的起点是哪儿,也让人知道你是通过何种方式来的;“到哪儿去”这个问题也让人了解你的未来打算,预期你的行动。
当下的教学往往非常重视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应用,如把学科知识融入到具体的案例中,通过在案例中的运用来掌握学科知识,这其实也就是在关注学科知识“到哪儿去”的问题。可是,如果学生不明白学科知识“从哪里来”,就难以掌握学科知识的生成方式、学科知识的结构。因此,若想进一步深挖学科知识的育人功能,帮助学生深度学习学科知识,必须持续追问学科知识是从哪里来的,这需要教师加强对学科史的学习与研究,在学习内容中融入学科史内容,以学科史来赋能教学——用生成学科知识的方法来掌握学科知识,用学科结构的古今逻辑来组织学科知识,用学科大师们创造学科知识的思维来梳理学科知识。
除此之外,在学习内容中融入学科史的故事也使得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的形象、真实,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学科探究过程、体验学科发展历程、达成学习目标。
其实,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就已经接触了学科史的了解和研究。比如,我们参与的数学文化研究里面就有对数学史这一部分。通过对数学史的逐步深入了解。孩子能更有效的接受学科知识,更容易形成结构性的知识框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