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子》卷10缪称训诗解18正身邪息真情至贵
题文诗:
骄溢之君,无忠臣也,口慧之人,无必信也.
交拱之木,无把之枝;寻常之沟,无吞舟鱼.
根浅末短,本伤枝枯.无为生福,多欲生患,
弗备生害,弗耨生秽.圣人为善,若恐不及;
圣人备祸,若恐不免.蒙尘而眯,涉水而濡.
故知己者,不怨人也,其知命者,不怨天也.
福由己发,祸由己生.圣不求誉,亦不避诽,
正身直行,众邪自息.释正追曲,背是从众,
与俗俪走,内行无绳,故圣反己,而弗由也.
道之其有,篇章形埒,非至道也.至道也者,
尝之无味,视之无形,不可传人.大戟去水,
葶苈愈张,用之不节,乃反为病.物多类之,
而其情非,唯圣知微.其善御者,不忘其马,
其善射者,不忘其弩,善为人上,不忘其下.
能爱利之,天下可从.弗爱弗利,亲子叛父.
天下至贵,非势位也;有至富而,非金玉也;
有至寿而,非千岁也.原心返性,则贵至矣;
适情知足,则富至矣;明死生分,则寿至矣.
言无常是,行无常宜,其小人也;察于一事,
通于一伎,其中人也;诚兼覆盖,而并有之,
度伎能而,裁使之者,唯圣真情,情通宇内.
【原文】
骄溢之君无忠臣,口慧之人无必信。交拱之木,无把之枝;寻常之沟,无吞舟之鱼。根浅则末短,本伤则枝枯。福生于无为,患生于多欲,害生于弗备,秽生于弗耨。圣人为善若恐不及,备祸若恐不免。蒙尘而欲毋眯,涉水而欲无濡,不可得也。是故知己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福由己发,祸由己生。
圣人不求誉,不辟诽,正身直行,众邪自息。今释正而追曲,倍是而从众,是与俗俪走,而内行无绳,故圣人反己而弗由也。道之有篇章形埒者,非至者也。尝之而无味,视之而无形,不可传于人。大戟去水,亭历愈张,用之不节,乃反为病。物多类之而非,唯圣人知其微。
善御者不忘其马,善射者不忘其弩,善为人上者不忘其下。诚能爱而利之,天下可从也。弗爱弗利,亲子叛父。天下有至贵而非势位也,有至富而非金玉也,有至寿而非千岁也。原心反性,则贵矣;适情知足,则富矣;明死生之分,则寿矣。言无常是,行无常宜者,小人也;察于一事,通于一伎者,中人也;兼覆盖而并有之,度伎能而裁使之者,圣人也。
【译文】
骄横霸道的君主不会有忠臣,信口开河乱许诺的人不会讲信用。缠绕而长的藤类树木长不出一握粗的枝干,狭小的水沟不会有能吞舟的大鱼。根浅的树木必然是长出短的树干;根如受伤则枝叶也就枯萎。福来自于无为,祸生于多欲;灾害来自无防备,荒芜是因为没除草。圣人为善行善唯恐赶不及、防备祸患唯恐避不开。灰尘蒙脸却不想眯眼,涉水过河又想不打湿脚,这种事是不可能的。所以有自知之明的人是不会胡乱埋怨人的,知天命者是不会胡乱埋怨天的。幸福由自己创造,灾祸是自己招惹。
圣人是不追求赞誉,也不逃避非议诽谤,他立身正道,所以各种邪气无法兴起,奸邪自然平息。如果放弃正道而追求邪曲,背离正确而随波逐流,这就是与世俗同流合污,失去行为准则,所以圣人是返回原秉有的本性不随俗同流。
原本纯粹的道,如加上一些不必要的东西,使之有形迹可寻,就不算是最纯最好的道了。最纯粹的道是品尝起来清淡无味,看上去无形无象无迹,并且无法用言语传授给他人。
大戟草可消除水肿、葶苈草能消除肿胀,但如果使用不加节制,反而会加重病情。世界上的事物有很多是看上去相似,而实际上则不同,这些只有圣人才能分辨出其中的细微差别。
善于驾御的人心中不会没有马的印记,善于射箭的人是十分注重弓弩的,善于为人君的人是不会忘记他的臣民的。诚心诚意地爱护臣民,并且为他们谋利益,那么天下人就会归顺追随。如果既无爱心又无利益,就是亲生儿子也要背叛他的父亲。
天底下有最珍贵的东西,但它绝对不是权势和地位;有最大的财富,但它不是指宝石、金子;有最长寿的,但不是说活到一千岁;回归本性道体,就是最尊贵的,适情知足就是最富有的,明白生死之分就是最长寿的。
说话没准,行为反复无常,这是小人;能明察事理,精通某种技艺,这算中等之人;兼容覆盖一切,无所不能,并能度量人的才能后决定如何运用的人,才称得上是圣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