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亲”与“子”

“亲”与“子”

作者: 华琴_5c0e | 来源:发表于2024-06-30 07:54 被阅读0次

---桂山夜话(2024.7.1)

2024年暑假开始,亲与子在一起的时间更长,矛盾也更加凸显。如何“亲”与“子”共处?虽老生常谈,仍不得不说。

时间的利用:选择陪伴。作为父母,同时身兼数个角色与身份。不仅是孩子的父母,还是父母的孩子,也是伴侣的依靠、团队的成员。每一种身份,都有不同的权利,更有不同的义务需要履行。时间不可分割,也不可逆转,人不可能先后踏进同一条河流。那么,当下做什么?就是在做选择。作为父母,作为家长,要舍得把时间留给孩子,学习拒绝无效社交。多陪伴孩子,首先从形式上为孩子营造安全、安定的家庭氛围和成长环境。

内容的丰满:共同学习。与孩子一起做什么呢?不同的年龄阶段也有不同的侧重。比如,幼儿园、小学阶段,可以陪孩子一起学习,学习阅读,学习特长。通过亲身体验,感受个中难易与甘辛,以了解孩子在学习过程当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然后及时给与孩子比较精准的引导与帮助。与孩子一起面向未来,且积极为面向未来做各种准备。

孩子慢慢长大,在学校教育为主体,家庭教育为基础,社会教育为依托多方的共同努力之下,自主性逐渐提升,价值观、世界观、是非观也终于形成。到了高中以后,家长与孩子共同学习的内容而言,又应顺势而为有所变化。从共同的内容走向不同的内容,留给孩子终身学习,反思提升的身影,给孩子树立昂扬向上,挑战自我的榜样。如果小的时候,帮助更多聚焦内容与实践,那么长大以后,帮助则更多围绕情感态度,精神丰盈。

孩子在成长、在变化。依据规律分析,家长自然也不能原地不动,抱守三板斧不思进取。而是,应该与孩子同步,甚至要先孩子一步,了解生命个体发育不同阶段的特点,积累和储备一些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具体做法,以供结合自己孩子的实际有的放矢,保持甚至提升良好的亲子关系。让关系成为促进孩子健康成长,能够安然度过不同关键期的坚实和温暖的力量。

一方面,家长要舍得把时间给孩子,另一方面,家长还要有决心,走出舒适区,认同家长应该与孩子共同成长的要求,积极主动不断挑战自己,逼自己保持学习的紧张状态。

身教重于言教。首先,要让孩子看见,也就是要陪伴;其次,还要让孩子感动,要成为孩子的同学,而不仅仅是孩子努力前行过程中的旁观者与啦啦队。

此外,还需要厘清一个认识,那就是家长不是单独的个体,而是一个共同体。多数情况下,这个共同体至少由两个人组成。哪两个人?一是爸爸,二是妈妈。面对孩子,爸爸或者妈妈都不仅代表自己,而是代表父母这个整体。所以,哪些话能说,哪些话不能说?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说?都需要思考和斟酌。就像同样的食材,采用不同的烹饪方式制作,做成成品以后,对孩子的吸引力也是大不相同的,因为吸引力大不相同,所以也就产生愿望是否达成的较大差异。

作为父母,都希望对孩子的引导能够有成效,所以,千万不要忘记了同盟军--孩子爸爸或者妈妈的作用。为了孩子,求同存异,把育人作为旨归,将个人得失放下。用个人的示弱,赢家庭的稳定,孩子的安全以及未来的共同幸福。

----2024年7月1日,写于桂山脚下。

相关文章

  • 亲与子

    爸妈喜欢来广东过年,却每每担心给我带来经济压力。我一直尽其所能地给予着父母。当有了自己的孩子,尤其是一次姐姐姐...

  • 丰子恺:教训子女,宜在幼时, 先入为主,终身不移

    丰子恺先生为民国小学课本所配图文 ——亲与子 今日尔吃他, 将来他吃尔, 循环作主人, 同是亲与子。 ——芦菔有子...

  • 护生画集(1.6) 亲与子

    【亲与子 】 今日尔吃他,将来他吃尔, 循环做主人,同是亲与子。 (参用宋黄庭坚诗句。日本风俗,有以鸡肉与卵置于饭...

  • 亲,子

    “养儿防老”病毒,“望子成龙”病毒,深层潜意识里还要光宗耀祖吧,如若子女未能如自己所期待,还要给子女打上“不孝”“...

  • 亲.子

    我跟L先生正靠在一起用他的手机刷抖音呢,他妈妈打电话过来了。我就趴在他胸口听了一会儿;他们说着老家的民族话,十几年...

  • 我的家风故事:只为“亲”笑

    只为“亲”笑 ——与“子欲养而亲不待”说再见 赣东北腹地,乐安江畔,坐落着一蒋氏村落...

  • 无标题文章

    是子欲养而亲不待,还是亲亦在而子勿养。

  • 菁菁子亲

    记得儿时清早,常站在院里窗子旁边的那棵大梧桐树下读课文,只要是一不留神读错一个字,父亲只要“嗯”一声,我就知道自己...

  • “亲”子状态

    某天,我对着“亲子阅读”几个字发呆。我想不明白,这个“亲”是动词呢?还是名词呢?问了一下度娘,说“子”指的是孩子;...

  • 告天下子女书!

    天下浑浑,掩目塞听;既为人子,当思何来何从;子欲孝而亲不在,亲在时子何为? 些许见识,愿与天下为人子者共酌之。 一...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亲”与“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mqpc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