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作品,文责自负。
对武当山的了解,最初是从小说开始的。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金庸武侠小说引进国内,记得是《书剑恩仇录》(二册)。开篇的武当高手陆菲青,给我留下了深刻影响。后来又从资料和小说中了解到张三丰其人其事,愈发觉得武当山神秘莫测了。四十年后,终于踏上朝圣访道之路。
汽车驶入景区停车场,眼前的景像让我大吃一惊。偌大的广场,几乎停满了各式大小车辆。转了几个弯,才在一个角落里觅到一个空位。停车后去游客中心,路上游人络绎不绝,许多游客手里拎着进香的布袋,里面装满了香。沿街商铺也是摆满了价格不等的香,吆喝声此起彼伏,空气中弥漫着节日庙会才有的喧嚣气氛。
游历武当山,金顶是必须打卡之处。武当山金顶座落于天柱峰之巅,高约1612米。购票半价加摆渡车182元(肉疼),上金顶有索道,上行80元,下行80元,套票150元。摆渡车行驶了半小时后,到达琼台中观索道站。
排队乘缆车的游客足有数百人,队伍弯延如长蛇,缓慢地向前移动。约三刻钟后,才乘上缆车,数分钟后,踏上金顶景区。
从索道站出来,在金顶山门前广场上又排了约一小时队。太阳高照,数百人挤挨着,热的汗流浃背,感觉比爬天柱山累多了。从广场上金顶,需要走五百多级台阶,而且这些台阶曲折上升,俗称九连蹬。一路经过转运殿、太和殿,最窄处仅容一人通过。石阶愈往上愈陡峭,让人步步惊心。当好不容易登上金顶时,时间已是中午十二点半,整整花费了约三小时。
整个金顶面积约160平方米,限控人数,每次百多人,人头攒动,一个道士费劲的指挥游客依次跪拜,完全没办法看清金顶全貌。寻个机会,挤出人群,在边上护栏前喘口气,乘机远眺,烟岚云岫,缥缈难识。
在小憩时,和边上一年轻香客聊了几句,才弄明白何以今天人特别多。原来各地有香团,在香头(组织者)带领下,每年进香几次,每次每人门票皆优惠数十元。五月一日后,进入旺季,优惠政策终止,到淡季再恢复。这几天,各地香团纷至沓来,赶在五一前敬香。
在金顶上逗留了一盏茶功夫,随又下山,乘缆车至琼台,再搭车去太子坡中转到紫宵宫。紫宵宫的建筑华贵富丽,周围松柏挺拔,竹林茂秀,名花异草,相互掩映,幽静雅致,令人留连忘返,有出尘之思。
正自出神遐想,忽然一阵细乐飘来,侧耳倾听,似是道士在做法事,间或有几声锣钹铃铎,又有几下鼓声,端的婉转悠扬。遂循声寻去,在紫宵宫一处偏殿旁厢房里,看见正在做法事的道士,人数约十二三个,乐器有芦笙、笛、钹、锣、鼓等,大多数为女道士,女道长着法冠、法衣、走着天罡步,唱经念赞。其间上香,跪拜,起身,宽袍大袖,仙风道骨,步履轻盈,如风过翠竹。
听了约半小时,边上围观的游客不知何时多了起来。有几个高举着手机,正录着视频,更多的是沉浸在音乐中,欣赏着道士们默契无间的合作。
出神间,被身后广场传来鼓乐声惊扰到了,转身看去,是上午在金顶广场排队看见从山顶上面下来的信众。十几个男子,年龄不等,身穿红色马甲,抬着天君神像,吹着喇叭,敲着锣鼓,一路向前登上石阶,向紫宵宫殿方向去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