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金融科技行业进入了瓶颈期,产品同质化、赛道拥挤、低智能和应用场景单一等问题制约了行业发展。金融科技公司如何进行技术赛道选择?金融机构如何进行智能化转型成为行业所关注的问题。
零壹智库编写《2009-2018年金融科技专利趋势报告》(下称“《报告》”),从专利的角度展示了金融科技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了15家公司的金融科技布局情况,帮助金融科技公司和金融机构了解行业发展现状,参考各公司战略部署提高自己的技术优势。
《报告》从多个维度对过去10年全球25个国家9385条专利进行了深入分析,并从2612个公司当中筛选了15家金融科技公司进行了深入研究,得出以下观点;
中国在金融科技领域成为专利申请规模最多的国家
据零壹智库统计,截止2018年年末,全球25个国家金融科技专利申请数量达到9358条,中国以4330条排在首位,占比约46%,美国以3700条位列第二。从时间上来看,中国专利申请主要基于2015至2018年,数量由342条增长至4330条,规模扩大了11.7倍。
“人工智能+金融”专利规模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据零壹智库统计,截至2018年年末,“人工智能+金融”专利申请数量达到2819条,占比约30%,成为专利规模最多的技术领域。区块链金融、云计算金融和大数据金融专利申请数量分别为2424条、2417条和1698条。
图1:2018年各国金融科技专利申请情况
数据来源:零壹智库、WIPO统计数据库
“区块链金融”将有可能超越“人工智能+金融”
《报告》显示,虽然“区块链金融”专利规模小于“人工智能+金融”,但是增长速度是新兴技术当中最快的,从2015年至2018年,专利规模增长了10.8倍。
图2:2009-2018年全球金融科技专利增长趋势
数据来源:零壹智库、WIPO统计数据库
“供应链金融”助力银行中小企业信贷业务
《报告》显示,“供应链金融”在专利规模上仅有132条,但是由于其不可篡改、共识机制、去中心化等特质,不仅可以保障保障数据和信息的安全,还可以降低银行中小企业信贷业务中的欺诈风险,简化贷款流程,降低运营成本,银行、互联网巨头、金融软件公司商和区块链科创公司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了布局。
人工智能获取客户行为数据 助力智能征信
《报告》显示人工智能通过计算机视觉、图像识别、生物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语音识别技术简化业务流程,同时也获取了大量的客户行为数据,大部分公司并没有合理利用这些数据,造成资源浪费,有少量利用这些数据进行征信/信用评分,降低信贷信用风险。
部分金融科技独角兽公司 技术研发能力不足
《报告》显示一些金融科技公司主要为C端客户提供金融服务,这些服务主要以信贷和理财业务为主,在专利和产品方面,科技相关性较低,仅借助互联网技术进行金融服务,在金融科技领域竞争优势明显不足。
研究方法与数据
为何挑选专利作为研究方法:专利作为企业的无形资产,它具有新颖性、创新性和实用性,是行业发展趋势的重要参考指标。
研究方法:本报告报告采用定量研究方法,按照IPC国际专利分类标准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搜集了9358条金融科技专利数据;覆盖ABCD4项新技术,25个国家和地区,3994位专利申请人,从多个个维度对行业现状进行了分析。
案例分析方法:《报告》从2600多个公司当中筛选出15家传统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软件供应商和金融科创公司进行案例分析,包含金融科技投入、布局方法、专利数据和产品分布4个维度进行分析。
报告结构:本报告分为6部分:1)金融科技释义;2)金融科技行业所处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3)金融科技专利申请情况;4)15家企业对金融科技的布局情况;5)结语;6)金融科技专利排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