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猫又
这两天我在写一篇财富论坛保供电的报道。
搜集完资料我觉得有点渺无头绪,因为太“干”了。
就事论事的工作汇报,没有人愿意看。
于是我开始想要寻找故事。
加了几个基层员工的微信,和他们聊工作中的困难,了解他们在过程中的感受。
有个女孩子说,心情还是很激动的,虽然习主席不会来,但是马云爸爸会来呀!
听到这样的话,你能直观感受到,她和我们一样:她不是冰冷的机器,不是工作报告上的一个数字,她和我们一样有喜乐,所以我们同样感受她的辛苦。
故事的本质,其实就是在寻找同理心。
翻开罗伯特·麦基的编剧经典《故事》,巧合地发现了相似的观点。
人们为什么爱看故事?为什么关心无关他人的际遇?
因为故事是打开同理心的钥匙。
我们关注别人的故事,借同理心无时无刻把自己带入:如果我在同样状况下,我会怎么做?
走进书店里,可以发现流行的鸡汤书都有一个相似点。
标题里,“你”字频密出现。
作者口中的“你”,自然是作为读者的“我”。
书商是精明的,他知道,读书有时候不是为了寻求真理,而只是寻求慰藉。
只要说中读者心中想说却不敢说的那句话,它就可以被捧为圣经。
我们只是在他人的故事里找自己,或在别人的经历里求证自己的合理性。
终极的人文关怀,就是自我关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