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切,即情真意切。一个美好但平庸得象白开水一样的词。为了写这个题目,我昨晚一个人睡下之后,黑地里真的老天半在被窝里反复自问,我这一生里究竟对谁是情真意切?结果非常确定,第一,当属对我女儿,我儿子。第二,我所教过的所有学生。之外还有许多对象,都真的称不上情真意切。
对父母按道理应该情真意切,否則就是不孝。但做子女的如果没有在父母那里得到足够的爱护和帮助,并最终获得幸福,那他們对父母的情意是会大打折扣的。我就正是这种情况,折磨我数十年来的胸闷失眠,就起源于我14岁那年父母对我长达一个月的咳嗽病的极端无视。尽管后来特別是父母的老年期里,我也是极尽所能帮助他們,但实话说我大都不是很主动积极热情的,而是出于常理出于义务,真的算不上情真意切。
对子女,特別如今是少子化的时代,做父母的整个人生仿佛都紧紧地依附在他們身上。他們一路顺利,比我本人顺利更重要。他們每取得一项成绩,比我自己取得的更让我兴奋。反之,他們不顺,失败,痛苦,假如可以置换的话,我百分之百愿意为他們背下来,只要能换得他們的轻松愉快我就够了。我这么说,子女们看了说不定会笑起来加以否定,说我太能吹了。在他們的记忆中会许我有不少让他們不解甚至记恨的事,但我那也绝对是无意的啊!不管你怎么说,我心里的东西我自己能不清楚吗?除了你們我的生活的確好寂寞好无聊啊!
但,对子女再怎么深情,也值不得高歌大颂,因为母鸡都知道爱护小鸡,母牛也会舔犊啊。没啥了不起,繁衍和爱护下代是生物的本能,和第一要务。这点上我并不比母鸡更高尚。这么写一通,是因为碰上这个“命题”,我必須要陈述事实,这是绕不开的。没有给自己贴金的意思。
做为一个从教几十年的老師,不管人家背后怎么评价我,我扪心自问,对任何学生都是情深意切的。对每个学生都希望他們健康,开朗,纯正,端庄,大方,积极,阳光,人人优秀,个个拔尖。结果当然不可能,我对优等生有可能无意中偏愛点,夸得过多,让他們产生骄傲情绪,甚至发现这个问题还舍不得批评,怕他們受到伤害,打击了他們的积极性啊。不纠正吧,又伤害了别的学生情感一一“你看,就知道护着他(她)!”“老師就是个向日葵啊!”老師在教育方法上往往难以取舍。
对差等生,骂过,打过,有时心还挺毒的。然而,每次事后老師我心里也是有点痛的。和打骂子女的心理一模一样。打骂过后,怕他們蔫了,意志消沉了,这个担心,往往比怕他們不改正错误的担心程度更严重。不过,就我一贯的经验看,顽劣的学生全都皮最厚,不怕打不怕骂,更不怕讽刺,刚刚打过的骂过的这一次,不过是他的100次类似惩罚中的新的一次,100和101没有差別。这就对了,蔫不了,照样活崩乱跳。不进步,推着也不走怎么办呢?只要不蔫,活着总有出路。后面还是让我慢慢来,“我就不信这邪治不了你!”办法总是有的,我经常对自己这么说。
实话说,许多知识问题重复讲数遍,后面重讲大多数就为了成绩中等以下的学生讲。我感覺从教一生,教优等生是一种享受,不象在劳动。百分之九十的辛苦,是为中差生付出的。非常遗憾,中差生转化成优等生的几率很低很低哦。这点上来说,我这个老師也不算优秀。我們一样哈哈!
最后,出现了有趣的对应现象。当年我引以为荣的优等生长大后,往往路上见到我都有意回避,甚至形同陌路人。当年我打过骂过的差生,踫上了还亲好多,有时老远就响亮地招呼我。这些伢也许久经“锻炼”,后来长大混的也都不差,另外他們可能深深地理解了当年“打是亲,骂是爱”吧,只有这么解释。这对我決不放弃差生的一贯做法也是一种无声的鼓励。
想起这个,我现在很多时候真的更爱差生。优等生呢,当前呢他总笑眯眯的,很听话的,再过十年很可能不大认得你。这些伢一般地都智商高,比較狡猾,最后品德并不那么好,真的没有感恩之心,骄傲自大,一般人看不上,包括过去的老師,特別是小学老師他們最看不上,仿佛在说那点点也能叫知识吗?你不教我自己也会。他們的脸上我看上去是这么清楚地写着的。只有这么解释。往好点说,或许是时间太过久远了吧,没有啊,有的才过没多久啊。显然,惯坏了。没有什么,眼下明明总笑眯眯的优等生,我总不能因为我的所谓经验,瞎联想,就对他的优良成绩不予表扬吧?那样将来他們更反感啊。
俗文,但都是大实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