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够开放地与外界交流,才能更好地认知到自己的真实水平。“
01
—
以前我觉得,个人成长就应该是“靠自己”:
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自己的结果自己负责。
但现在看来,我很有可能忽略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如果一个人的成长一直是一个封闭的环境,缺少与外界的交互,那么无论怎么折腾,也反映不了外部真实的情况、得不到别人真实的看法。反而会陷入自我陶醉,或者自我怀疑的陷阱中,不能自拔。就像之前我总是感觉自己做事很牛B--计划做得又快又好,效率也很高...但自我感觉良好就有用了吗?殊不知,这世界上要做的事情那么多,“做正确的事”远比“用正确的方法做事”要重要得多,哪些才是“正确的事”?做这些事能不能产生价值?这一切都不可能单凭自我封闭而能回答。02
—
现在我的认知是,成长不仅仅需要自己的勤奋和努力,更需要不断地与外界交流,才能更好地发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认知到自己的真实水平。就像我一直有这样一种感受:
明明自己认为拥有一份很珍贵的信息,但与别人交流后,发现在人家那里只是个常识。
明明自己认为这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但与别人沟通后,发现早已有人解决了很久。
这正说明了:
我很有可能因为和外界交流太少,无法正确判断自己的优势和劣势。
我也很有可能会独自耗费大量时间去推理一些结果,而无法合理分配自己的精力和时间。
这就让我像一只一直呆在井底的青蛙,看到的永远只是井口的那一片天:
“因为见得少,所以不了解,因为不了解,所以自以为很牛B。”
03
—
以上的思考也给了我另外两点启示:
第一点是,要防止自己总是在一个封闭系统中进行归纳总结。如果总是以归纳总结的经验“包裹”自己,那就无法开放地接受新想法。
面对这一点,我要做的是,不局限于经验主义,不满足于标准答案,让自己成为一个具有成长型思维的人,用开放系统来对抗封闭的教条主义。
第二点是,要让自己有更多的时间去接触外部的新事物。因为很多灵感和点子,都是在与外部不断地交互中,突然迸发出来的。
面对这一点,我要做的是,不仅要保持住自己的好奇心,让自己有一种开放心态,更要为自己创造思考的空间!
在特定的环境和意境里,可以让自己安静下来,按照自己的节奏进行思考,这样的思考会更深入,更有成效。
04
—
最后,总结一下:
办公桌不定期清理就会越来越乱,工作流程不优化也会越来越无效,人一封闭只会变得越来越颓废。
这其实就是熵增的逻辑,在一个封闭的系统中,没有外力的交互,最终必定会走向混乱和无序。
所以,人的成长需要”熵减“:不仅是自我反思,惶者生存,更是要开放学习,激发活力。不是因为有了知识就多了不起,而是要把自己变成一个有一技之长,又能不断改进思维,提升认知且能对抗熵增的成长容器。而且,如今的AI可能无时无刻都在进步,我需要时刻关注它,学习它,从而让自己的认知能跟上这个世界的进化程度。
也只有不断与外界交流,向外界学习,才能更好地判断自己的认知,感知自己所处的位置。
否则,就好像那只一直呆在井底的青蛙,看到的就只能是井口的那一片天,傲慢自大,最终浑浑噩噩、一事无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