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识体而教之童话(一)

识体而教之童话(一)

作者: b537aebbe668 | 来源:发表于2019-05-07 15:39 被阅读0次

        何谓童话?百度百科给出的答案是“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这种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童话又往往采用拟人的方法,举凡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整个大自然以及家具、玩具都可赋予生命,注入人的思想感情,使它们人格化”。《辞海》中的解释是“为儿童编写的故事,适于儿童心理与兴趣,行文浅易,多叙述神奇美妙的故事,启发儿童的心智,增加幻想的空间”。汉典中搜索出的结论是“儿童文学体裁之一,经过想象、幻想和夸张等编写而成适于儿童看的故事。”虽然,我们对童话的表述不是完全一致,但是就其共同点我们不难发现一下文体特点。

1. 为儿童编写。我们常见的文体有散文、诗歌、小说、戏剧等,这些文学作品没有固定专门为某一类人群写作。但是童话则与众不同,它是专门以儿童为阅读对象写作的文学作品。不论是大人读给孩子听还是孩子自己阅读,内容都是以儿童为阅读对象设定的。

2. 充满幻想。童话的世界里作者赋予每一样事物生命力,无论是山石、流水还是云雨、花草;无论是动物还是人类都能够在作者的笔下生长出无限能力。这种表达方式必然用到各种修辞手法,必然带给儿童巨大的吸引力。

3. 故事美妙。我们说“童话”,常常也说“童话故事”,将“童话”二字破开解读,“童”就是儿童,“话”则是故事。由此可见,童话必以讲故事为要务,而且,因为幻想的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的运用,其故事一定十分美妙,情节曲折,引儿童入胜。

4. 传递美好。儿童是天使,儿童最纯美,他们天生与真善美亲近。所以为儿童所写作的文学作品传递的一定是美好的品质、表达的一定是美好的意愿。

        统编版一年级教材中《小蜗牛》《小公鸡和小鸭子》《树和喜鹊》《要下雨了》《动物王国开大会》《小猴子下山》《棉花姑娘》《小壁虎借尾巴》都是童话,其中《要下雨了》是科普类童话,《小壁虎借尾巴》是知识性童话。

相关文章

  • 识体而教之童话(一)

    何谓童话?百度百科给出的答案是“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这种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

  • 识体而教之童话(二)

    童话故事和寓言都是小学中低段教材中常见的体裁,它们的故事内容都是假托的,幻想是它们共同的表达方式,故事的主...

  • 识体而教(一)

    初次听说“识体而教”这个词语是在王林波老师的名师工作室活动中。当时王老师给各位工作室成员介绍自己准备着手进...

  • 识体而教(二)

    《课程标准》针对不同年段其实明确地提出了文体的教学要求,只是我们没有重视它。 《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阅...

  • 识体而教(四)

    说了这么多儿歌的教学价值,那么我们教学时教什么,怎么教?根据个人实践,总结以下几点以供各位参考。 一、口中...

  • 识体而教(三)

    儿歌和童谣在统编版一年级上下册中有二十篇独立的课文,再加上拼音教学中每一课里的儿歌,编委们用自己的行动落实...

  • (21)让学生学会阅读

    童话这样教 童话这样教,可惜了: 像记叙文一样教可惜了; 纠结于真假可惜了。 概念化解读可惜了。 童话怎么教? 一...

  • 文化 教育 觉悟 创造

    惠自强 一、文化 教育 觉悟 创造 文而化之,教而育之,觉而悟之,创而造之...

  • 教师的教研素养

    “教而不研流于浅,研而不教流于空。”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要有一定的思想。作家在写人物对...

  • 養而不教——讀通札記(1521)

    讀中華點校本《資治通鑒》之《卷141》,感:1、養而不教。通覽歷史,俯瞰古今,養而不教,父之過;教而不學,子之禍。...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识体而教之童话(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mzeo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