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文化渊源流长,古诗词中不乏表达情感的诗,词,文章等,大多比较含蓄,受这样的传统思想影响,一代代延续至今,很大一部分人在表达情感时比较婉转,甚至是木讷,也有人归结于自己嘴笨,其实不然,环境造就人,任何时候都适用。
就比如说谈恋爱时,女人问男人:你爱我吗?男人回答:当然啦,我不爱你会爱谁,不爱你我会日思夜想、寝食难安吗?你就是我今生的唯一;结婚时女人问男人,你会爱我多久?男人的回答:天长地久,海枯石烂。婚后一段时间女人问男人:你爱我吗?男人简单粗暴的回答:废话,不爱你当年会娶你吗?那么多姑娘排队呢!N年后女人问男人:你爱我吗?男人的回答经典绝版:神经病,爱是啥东西,能当饭吃?还是能当钱使?
于是女人开始怀疑人生,当初是否嫁错郎了?难道不是真命天子,或者不是真爱?亦或者是男人变心了?归根结底与中国式情感教育有极大关系。
有人说一个原生态家庭氛围,环境,家庭成员之间的相处模式,交流沟通模式会一代一代延续,就像流行型感冒一样极具传染性。
细细想来,我的父母年轻时很难有心平气和沟通交流的时候,什么事儿都是在争吵中完成,两天一小吵,三天一大吵。童年,少年时期就是在父母这样无休止的争吵中度过。那时经常想,婚姻到底是什么?难道结婚就是为了找个人上演吵架戏码,还配上几个懵懵懂懂的小观众?怎么和电视剧里的桥段出入这么大呢?是我被电视剧毒害,误导了吗?
父母不再争吵或者吵架少了大约就是母亲大病后的那两年,身体最痛苦的时光又或许算的上是情感上最真实的日子,父亲仿佛一下子秒变暖男,学着尝试做各种饭,炒菜,煮汤等,直到母亲走后,某天父亲说很后悔,没能好好善待母亲,没有给予她应有的关心与呵护,几十年的婚姻生活都是在争吵中走过。
这也让我想起爷爷和奶奶,一样的火爆脾气,极其相似的婚姻生活,一言不合就吵吵吵,仿佛是验证了母亲的一句真理:“祖辈子传教,下辈人都知道”。爷爷奶奶对我还是很疼爱的,任由我撒泼耍横还是乐呵呵的,只是不理解两人为嘛也是吵吵闹闹了一辈子,有时奶奶一生气,背个包出门玩去了,留下爷爷在家不会做饭,凑合凑合一顿接一顿,直到奶奶回家。记得那年爷爷走后,我问奶奶是否想念爷爷,奶奶说当然啦,虽然吵吵闹闹过了一辈子,突然走了好冷清,好孤单。
我想这大抵就是中国式情感最原始的一种表现。能用大声吵的绝不小声低调,也造就了一代代吵二代,吵三代,总要争个你死我活才算了事。而往往又是鸡毛蒜皮的芝麻事儿,明明可以好好沟通交流解决的,最后都是在一轮轮争吵中上演,吵完也未必解决了,可能也就是短暂的中场休息,下一轮也许是更为激烈的战斗。
纵观中国式婚姻,缺少的不仅仅是有效的交流沟通,更缺少对婚姻的经营,很多人认为结婚了嘛哪还那么娇情,搞那么多名堂干嘛呢?
试想工作是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改变生活,为生活服务的吗?人生漫长的旅程中不就是一点一滴走过吗?我们能为生活做出怎样的努力,而又会为生活做出怎样的改变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