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本事自己娶,不要卖了小妹娶兄嫂。”母亲说这话的时候,我依稀还能听出那一丝的哀怨。
母亲在那年寒冷的冬天不远千里嫁给了我的父亲,那年母亲17岁,父亲19岁。
![](https://img.haomeiwen.com/i11947660/59f470a83ba127d0.jpeg)
我问母亲那年你出嫁开心吗?母亲停顿了好一会说不记得了,然后过了几秒又补了一句“不开心。”
那年母亲虽然已到风俗习惯认为的结婚年龄,但母亲并没有想那么早嫁人。
只因舅舅要娶媳妇,所以需要母亲嫁了才有钱娶媳妇,母亲说那次她骂了舅舅,说了开头的那句,“有本事就自己娶,不要卖了小妹娶兄嫂。”母亲说那天舅舅哭的很伤心。
母亲出嫁那天父亲那边来了九个人,带来了八百元钱,还有一百块白粿,一百块大饼,一百斤肉,还有一百个红蛋。
![](https://img.haomeiwen.com/i11947660/c900edf9a93c36c4.jpeg)
村里的嫁娶习俗决定了接亲的人数,单去双回,所以回到父亲的家的时候多了一个新娘。
我问母亲为何那年不多带些人去呢?母亲说那年没什么女伴,该嫁的都嫁了。我又问,为何舅舅阿姨外公等不一起去呢?母亲告诉我,当年没有那样的习俗。
想想母亲当年一个人跟着九个半陌生的人翻山越岭,三个多小时的旅程,母亲一路是怎么走下来的呢,没有伙伴,没有兴奋,反而是带着一点不甘和悲伤。
![](https://img.haomeiwen.com/i11947660/02a13fc627e39200.jpeg)
出嫁的那天,母亲穿了一件大红袄,头戴一朵红布花,没有化妆,没有精心打扮,但哭是真的哭了,哭的很伤心,离家那一刻她是真的舍不得走,父亲那边接亲的人费了老大的劲才把她带走。
母亲嫁给父亲的那天,他们的会面并没有什么红盖头啥的,母亲说没必要也没那习俗,他都见过父亲三次了。
那年年初父亲就跟着媒婆还有爷爷一起去了母亲的家,自然父亲也就见到了当年可爱的母亲,那年羞涩的父亲只看了母亲一眼就低了头,通红了脸。
再后来母亲按习俗也要去看看父亲的家,便回过头来,母亲去了父亲的家,这次换成母亲低了头,通红了脸。
中间父亲和母亲还见过一面,那时爷爷杀了一只猪,专门跑到母亲家,叫母亲和舅舅们一起去吃猪肉。
如今想想你可能会觉得好笑,但那个年头吃块肉有多难你无法想象,因为连能不能吃饱都是个问题。
![](https://img.haomeiwen.com/i11947660/572121ec87b25884.jpeg)
母亲就这样嫁给了父亲,从一个山头嫁到了另一个山头,我问母亲当年后悔吗?
母亲说没啥后悔的,自己没读过书有什么办法?
母亲在八岁那年,就被姨父从学校带回了家,再也没上过学堂。
她这一辈只学会了一到十的大写,以及还有三句关于时代的口号。
姨父把母亲叫回来的理由很简单,“家里孩子没人看,你不要读了,女孩子读书没用。”
那年大阿姨刚生下了我的表哥,家里没有多余的劳动力。
从八岁开始,放牛,砍柴,摸虾,捡螺,这些成了母亲生活的全部。
![](https://img.haomeiwen.com/i11947660/850ff4a676dc97b6.jpeg)
她说这辈子最不想干的活就是放牛,只因那一次有一只牛没看好跑不见了,她哭着漫山遍野的顺着牛的脚印从中午一直找到天黑,才找回来那只牛……
她说当年最快乐的事,就是每天砍柴的时候,约上几个女同伴躲在小溪里玩水,每每玩到时间差不多了才回去,因为如果早回去她们还得去砍一挑,她们不愿意这么干。
她说最害怕的也是那条溪,因为那次下大雨要回家,必须过溪,没有桥,差点她和舅舅一起淹死在那河里,还好舅舅很勇敢,把母亲拽回来了……
说着这些,母亲的声音开始有了变化,我知道她开始在回忆那些往事,我没办法帮她化解那些过去,我能做的就是把她的故事写下来,至少给我留个回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