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学习《思维地图》的必要性

学习《思维地图》的必要性

作者: 风叶_b845 | 来源:发表于2021-03-09 09:10 被阅读0次

    本文从人的九大特质、可视化原理及工具和脑图三个方面来进行说明:

    人的九大特质(人具有的九大技能)

    1.元认知

    人类具有反思的思维特质。

    元认知的形式,即用图像体现思维过程,将隐性思维显性化(为什么这么想、从哪里看出要这么想、这么想可以得出什么结论,为什么可以得出这些结论,这些结论又意味着什么?)条理清晰时,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得到强化。

    2.建构抽象概念

    即提取-整合-实践-复盘的能力。

    3.在身体外部存储信息。

    当大脑存量足够多时,随着信息量的不断增加,就发展到在大脑以外的地方存储知识,这是人类特有的功能。我的理解是潜意识或者是肌肉记忆,即不用经过思考,本能可以做到的事情。

    4.系统思维

    分辨部分与整体之间关系的能力。这部分内容可以用括号图。

    5.发现问题

    提问,能促成不一样的思考;思考,让思想流动起来;流动的思想才能产生价值。

    人类喜欢对问题刨根问底并解决问题。大脑中五小孩之一:小思,通过问题制造认知冲突,激活大脑的这一特质,引发大脑的主动思考。

    现在大力倡导的项目式教学,无非是利用项目式教学为抓手,让教师设置问题,激发大脑的这一特质。反之而言,好的课堂,应不拘泥于问题的提出形式,而是提出高质量的好问题。

    6.互助学习

    只有野路子才能教会野路子!

    也称社会化学习,体现了人类交往的欲望。要想立足于现在的社会,必须明白"所有人”比"每个人"更有效率,协同合作,互相扶持,使人类得以进行最完美,最有效的智力活动。

    7.创新

    这是社会得以发展的基础。之前在学习八大思维图示的时候,总是觉得有些不尽人意,没有好感觉。因为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已有经验、建构能力、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的知识内容……这个就需要自己创新,创造出能让自己有好感觉的作品。

    我认为,创新的过程就是不断寻找好感觉的过程,内心的“小狗熊”得以安抚至欢呼雀跃的过程。

    8.从经验中汲取意义:

    能量运用方式的区别才是人和人最本质的区别。

    人能反思经验,并从中学习。也就是不断复盘,它即可以称为原认知能力,也可以理解为学习能力。这也是人和人最大的区别之一。

    9.改变反应模式:面发展的人不会停止学习,停止学习的人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从《讲法》、《认知心理学》到今天学习的《思维地图》看到和听到最多的一个词是建构主义!帮助学习者通过野蛮关联,完成新旧知之间的联系,实现学习者知识的自我建构,实现知识的真正学习。

    二、可视化工具

    可视化,实质是一种思维工具,借图呈现思维过程,通过完善认知,实现认知能力的升级。思维过程,实际上是最高级形式的学习,是课程变革的最恰当的基线。

    可视化工具并非是方框、椭圆或者箭头等图形的综合运用,其内涵更加丰富饱满。以图形为表征呈现的是一种思维,高阶思维的运行和展现。

    表征:指外部事物在心理活动中的再现、再反映,代表着客观事物,又是心理活动进一步加工的过程。

    各个学科的教学,最终都将落实到思维的教学上,因此教授方法远远重要于教授知识。

    可视化工具,是外显思维的脚手架。学生可利用可视化工具将身体接受到的信息建构在已有知识的框架中,实现将信息转化为知识的过程。

    需注意的是: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自己建构、创造,而非复制。

    三、脑图

    大脑做的事情就是绘图,它本身就是一张张神经网络。

    单纯的文本是线性的,但它所涵盖的内容是非线性的,或者以非线性为主、却以线性的方式呈现。

    学生学习的方式大多数是线性的,大脑喜欢将知识打包成块、构建成网,再存储,这样激发其中的任何一点,则全部被激发。

    基于以上三点,可视化的应用是必要且需要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学习《思维地图》的必要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nevq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