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继续读汪曾祺的《人间草木》,终于读到了写人的部分,读的是《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
透过这篇文章,我感悟到了自己需要走进这些圣贤,让他们的灵魂来洗涤自己偶尔的烦躁和不安。
文中说“沈先生经常告诉学生:要贴到人物来写。如果作者的心不贴着人物写,笔下就会浮、泛、飘、滑,花里胡哨,故弄玄虚,失去了诚意”
“沈先生的话里浸透了淳朴的现实主义精神。”
【我的感悟】当下社会,真的太需要回归这样的淳朴自然了,这也是人心所向的。
昨晚在一个群里链接了一位从上海回湖南老家发展,带着几个伙伴做短视频助力农业,并且创立了“温情营销品牌”,我对他的故事很感兴趣,说明我的心底里渴望这样的返璞归真,渴望平静自然的生活。
沈先生教写作,写的比说的多,常常在学生的作业后面写很长的读后感。有时会比原作还长,这些读后感有时评析本文得失,也有时从这篇习作说开去,谈及有关创作的问题见解精到,文笔讲究。
沈先生教创作还有一个方法,他会介绍你看一些与你的作品写法相似的中外名家作品看。让你看看别人是怎样写的,自己是怎样写的,对比借鉴,就会有长进。
【我的感悟】作为一位新入行的语文老师,这一点对我启发很大,我在教孩子们写作时,一定要去用,这样大道至简的方法。
同时我也想到,在研究自己喜欢的学问时,也一样,我要用自己最舒服的方式去传播心理学,哪怕走再多弯路,都不能偏离初心。
沈先生有很多书,但他不是藏书家,他的书除了自己看,是借给人家看的。联大文学院的同学,多数手里都有一两本沈先生的书。直到联大“复原”,这些同学的行装里,还带着沈先生的书,这些书也就随之漂流到四面八方了。
沈先生不长于讲课,而善于谈天,他对学生的影响,课外比课堂上要大得多。
沈先生经常讲一些人物故事,他谈及的这些人有共同特点:
一是对工作、对学问热爱到了痴迷的程度。
二是为人天真到像一个孩子,对生活充满兴趣,不管在什么环境下,永远不消沉沮丧,无心机少俗虑。
这些人的气质也正是沈先生的气质。
这些人包括沈先生的气质,也正是我欣赏、喜欢和向往的。
最近遇到的人,进到的社群,还有读到的文字,都在指引我,进一步明确自己的定位。
这一切,都将影响到我2023。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