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时间:2015年10月29日,阅读60分钟。
阅读书本:《思维导图》,化学工业出版社,前八章。
阅读目标:在学习了入门级的导图书后,再来看大师关于导图的介绍有无特别之处,希望提高思维导图的绘制技巧。
阅读方法:浏览。
阅读笔记:
传统做笔记的方法都是线性的,回忆的两大主要因素是联想和强调,但这些因素在这种线性笔记里很难找到。什么东西能帮助产生联想和强调呢?问题意识促成了思维导图的诞生。
思维导图正好模拟了大脑的思维过程,呈现出多面的、发散性的。导图中的所有内容都是相互联系的,能很好地帮助大脑通过联想更好地进行理解和想象。它是用图表表现的发散性思维。本质上,是在重复和模仿发散2性思维,反过来又放大了大脑的本能。
特征:
1.中心图用来捕捉主要内容
2.分支从这幅图画向四周散射。
3.分支由一个关键图像或者印在相关线条上的关键词构成。
练习:从小型思维导图开始练习,首先写出关键词,接着用图像呈现小型思维导图。然后开始无限练习,将之前小型思维导图上的关键词进行基本分类,用层级和分类来组织思想,接着用图文并茂的方式,运用图像、文字、基本分类概念、分级、分类、序号、维度和代码等呈现大的思维导图,从而完成完全思维导图。
3A:接受、应用和改编。即先模仿接着大量的练习,至少画100幅,形成自己的风格,最后不断地发展自己的思维导图技能。
技巧和准则:
1、突出重点
要有中心图像,且要用上三种或更多的颜色。整个思维导图中都要用图像,图像和词汇的周围要有层次感,要用通感(这个不知如何体现在导图里)尤其是运动感,字体、线条和图像的大小尽量多一些变化,间隔要有序而恰当。
2、发挥想像
要在分支模式的内外连接时,可使用箭头。(目前这一符号还未使用)使用各种色彩、代码。
3、清晰明白
每条线上只写一个关键词,线长等于词长,线条与线条之间要连上,中央的线要粗些,分支可设计成不同形状。
心得与实践计划:
这本书讲了思维导图的由来,想想自己以前记笔记确实差不多都是采用的线性方式,现在学了思维导图,也很自然地形成了看文字时就想着怎么用导图来呈现的习惯,甚至看书时旁边不再放笔记本而是放张白纸,这样可以随时把想到的看到的画出来。不仅能帮助迅速地发现自己需要的信息,而且提高了分析综合概括能力,我想这就是导图的一个重要作用体现吧。
博赞先生建议至少画100幅,将所有的规则和建议都用进去,从而建立自己的思维导图风格。目前所画导图还不到他说的十分之一,真是长路漫漫啊,凡事贵在坚持,新的好习惯的养成更需要坚持,争取每读完一本书至少画一幅思维导图吧,这算不算是确定的又一个新的目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