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旅行
在旅行中不断“死亡”

在旅行中不断“死亡”

作者: love_songmin | 来源:发表于2019-03-28 19:19 被阅读2次

    最近我做了一个梦,梦中遇见一个人她说她觉得这个世界真的太美丽了,因为她能看见五彩斑斓的阳光,可以感受到风的形状,可以看见雨滴在天空中飘零的样子,在梦中我觉得好神奇,我想:原来人的感官真的可以细微到这种程度,那我也要好好观察。在梦中当时天正下着雨,我睁大眼睛仔细观察,似乎雨水的形状我看得更清楚了一些,但是一转眼画面又变得非常模糊,我醒了我忘记了问她是如何观察的。

    3月6日,我们三人乘坐同一航班从长沙飞往墨尔本。3月7日上午7点到达墨尔本机场.每天都有突如其来的变动,每天都不能按照自己的原计划行动,每天也没有计划,形如恍惚,无法预料下一刻会发生什么,

    在墨尔本的三天,我们办了电话卡,银行卡,我们逛了很多商场,我们去当地的菜市场买了海鲜自己做了吃,我们吃了韩国泡菜,烤肉,越南菜,泰国菜,我们逛了赌场,我在街头唱了两首歌。

    我看到了艺术品,我品尝了很多美食,我日行两万步,每天都过得很充实,但在墨尔本的头两天我睡觉失眠,我的心情不仅困惑,而且沮丧,内在有一个强烈的自我在骚动,我的自卑,我的焦虑,我的注意力为别的一些事件所分散。

    以前不太懂这句话:旅行不是你去了多少个国家,而是心境的新鲜与好奇。我也不太懂得:走遍全世界,回到家才发现全世界在后花园一片叶子上的露珠里。现在我也不懂,不过我现在已经开始自身去体验这些道理了。旅行又有什么意义呢?你都没有出去又如何发现露珠里的世界呢?有些道理必须靠自己身体力行,书本上说的,别人告诉你的旅行的意义那都是别人的,缺少了自己的体验,跟别人谈起时那只是在背书,缺乏力道。

    就像我在梦中留下的那个疑问,世界竟然如此美好,人的感官可以细微到什么程度,才能发现无与伦比的美丽呢?

    有人说:我去旅行是因为远方的花朵比公园的更娇艳,阳光比上班路上的更温柔,空气比写字楼中的更清新。

    对此,我只能呵呵。

    旅行是一种心境。如果无法发现家中美丽的花园,也看不到旅途中的惊异。因为,在日常生活中没有解决的问题,在旅途中会放大数百倍。这也就是网上有人说的:两个人适不适合在一起,旅行一次就知道了。有一定的道理。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对金钱存在焦虑,总觉得自己钱不够,有钱了也担心自己某一天将会失去金钱,在旅行中会放大自己对经济的恐慌。若无法随遇而安,在旅途中则会不停的抱怨天气太热,抱怨苍蝇以及难以下咽的饭菜。如果内心充满怨愤与焦虑,在旅途中也不可能安然享用华丽的花园,迷人的风景。内心充满对现有的生活不满意,借着出国的理由逃避问题,只会放大自己的问题看见更多的不满。因为旅行是一场修行。

    所以,这也是我不断在重复问自己的一个问题。我是否对借着出国的理由逃避现实呢?

    我回想了一下,在我刚开始工作的前两年,那时候单位的年轻人比较少,所以一些不属于自工作范围的事情都是自己做,而且当时自己比较老实,只要是安排的事情,就算自己做不完,也不会向领导或者同事求助,都是自己加班完成。每天10小时以上的时间对着电脑,眼睛和脖子肩膀处于酸痛状态。当时我确实想辞职,因为真的很累。但是在那个时候,我清楚的记得,有一天我很累很累了,同事都在睡午觉,但是我没有,我把自己关在了另外一个房间里,我告诉自己:我不能离开,我这样离开就是逃避了,我不能逃避。这一幕我记得非常清楚。

    而现在,我对工作任务算比较轻车熟路了,之前不怎么关注我的一些领导,竟然也开始关注我了。所以我的选择,并没有逃避。

    就正如我在网上看到的一段话中说的:直面对自己的恐惧与不信任,打破自己的惯性思维,反其道而行之,恐惧什么,就去面对什么;不想做什么,就给自己机会尝试下;已经习惯做什么的,就换个方向或角度而为之,无需在意结果,在这个直接面对自我设限与内在恐惧的过程中,帮助自己再次激活生命热情与活力,去开拓更多可能性。

    在《人类木马程式》这本书里,是这么说的:区分“逃避现实”与“勇敢出去冒险”差别就是看你是否带着焦虑的频率,当你想出去旅行,若一时半刻出不去你会很焦虑,那就是逃避,把这个焦虑频率带出国去旅行,会创造出让你一连串焦虑的状况。若是“勇敢出去冒险”,就算目前无法马上成行也完全不会焦虑,因为他把“旅行前”也视作旅行的一部分,他已经开心的规划旅程打包行李。

    旅行可以加快自己更新。正因为问题放大了,所以可以一起打包解决。我们必须在旅行中加速“旧我”的死亡。但如果我们去过了很多地方,却只是留下了一堆刻板印象,在旅行中,如果我依旧是用旧的频率,旧的眼光,旧的记忆,以及一颗受环境和文化制约的心,去看不同人地方,不同的人,又如何才能发现那个不受制约的东西?

    建筑,食物,艺术品这些都是物质的展现,我需要探索的是那种没有展现出来的东西,毕竟“天空的状态和我们所居住的建筑环境的外表绝不能凭它们自身的力量保证我们畅享快乐,或倍感凄凉。”宏伟奇特的建筑,壮丽的自然风光,他们很美丽壮观鬼斧神工,可是那和我又有什么关系呢?

    这一切和我的关系,或许这就是旅行的意义。

    去年在武汉场的天命课上,欣频老师给我们看了一张图片,是一张巴黎圣母院色彩斑斓的窗户,但是有一扇窗户是打开的,老师问我们看到这张窗户有什么感受。

    右边巴黎圣母院的打开的窗户

    每个学员都有不同的感受。而自己的这些感受,可以暴露出自己的问题,欣频老师的厉害之处是可以一针见血的帮我们指出来。

    我说:这窗户是磨砂的,不是透明的,所以我看不见外面的世界。老师说:你是看不到未来的更多可能性,你知道要怎么做吗?你需要打破这玻璃。对,我当时看不见我未来的更多可能性。

    就像李欣频老师在意大利看到万神殿,它的最上面有个洞。当时欣频老师想的是:为什么不把它堵起来?那是因为为了留最后一口天光进来,照遍整个万神殿,就像我们的人生有些事情没有办法做到圆满,就是那个不圆满的缺口,才能带来无限的天光。

    万神殿

    最近UP子木带大家到湖南博物馆参观“来自阿富汗的国宝”。她也提到:原本以为逛展前做好功课,了解相关创作背景,这才是逛展的正确方式,但是这种思维一度让她很抗拒逛展。后来她才知道,逛展其实是一个自己与伟大艺术灵魂碰撞和激荡灵感火花的最佳机会。遇见砰然心动的展品时,你就停下来,安静的注视着它,这件展品叫什么名字,作者是谁,什么来历背景,一点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当下你的脑海中会冒出什么样的感受或者灵感,想法,感悟等等,好好体验好好记录,这就是这件展品带给你的最大礼物。

    可是我们已经习惯于走马观花,在一尊艺术品前停留的时间不会超过1分钟,怎么会去思考这些艺术跟自己又有什么关系呢?

    在逛《来自阿富汗的国宝》的时候,她也在不断的问自己,如果把博物馆当做是你自己,你能展现给别人的精华是什么?把阿富汗地图比喻成自己的人生地图,你处在什么位置?在你的身边是谁在影响你,滋养你?

    这些问题无法复制,只和你自己有关。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答案。

    小时候,我就觉得死亡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那个时候也沉浸在大姨死亡的阴影中,每天晚上睡觉前都会躲在被窝里偷偷的哭,好像第一次知道原来“人会死”这个事情。当时想着:我有一天也会死吗?爸爸妈妈都会离我而去吗?我那个时候会孤苦无依吗?死亡的那一刻会很痛苦吗?

    当时好像因为存在死亡的那一天,好像活着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我们害怕死亡,可是我们每天都需要面对死亡。我们需要让老旧的知识死亡,我们需要让固有的习性死亡,我们需要让恐惧死亡,止息所有的烦恼和焦虑,也是一种死亡。死亡也是一种新生。

    在旅行中我也将不断的“死亡”,因为我将遇见更多不同的人,更多奇异的,不可思议的事情,更多冲突更多变动,都在和“原来的自己”冲撞,但是也正因为这些冲撞,你才能看见那个小我,看见自己的自卑,看见自己的焦虑,看见自己的渺小,慢慢的让那个旧有的自己“死亡”。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在旅行中不断“死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nicb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