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在社交吗?可能在瞎忙活。

作者: 幸福其实很简单111 | 来源:发表于2018-08-20 15:47 被阅读53次

社交的重要性

在我小的时候,只要家里的零食或者糖果有多的爸爸就会往我口袋里塞上两把说“去学校里给小朋友们拿去交交朋友”。当时懵懵懂懂,但隐约有一点社交的概念,大概是拿东西去收买人心,你有东西给别人,别人就会跟你玩儿,同时朋友多了,在学校里也不容易被欺负。后来长大一些,我反而变得羞于社交,大约是知道了,社交是出于利益。(以爱好相交也好,快乐也是一种利益。)于是,很是为自己的不道德感到羞愧。再大一些受到环境的局限,我开始抛弃这等羞耻行为,混入假装成熟的大军,似乎跟谁都是朋友,只要说的上一句话,下次就装的熟络,也因此学会了一些违心的客套话,好像这样才叫做老练和会做人。虽然不知道会做人有什么用,但我想至少都给我说的话,上话的人总比多个对头好,况且大家都这么干,那总归是有用的吧。之后,

由于经历和思考的不断丰富。开始弄明白了,社交究竟是怎么回事儿。于是到现在几乎没有了社交。。

    注意是几乎没有了,社交不是完全没有了,睡觉这两者是有很大区别的,当然有值得我花费精力去维系的关系,但非常稀少。

有人说平时不走动,当你需要朋友帮忙的时候,怎么会有人帮你呢?其实一个人需要朋友帮衬的时候并不多,不要理解错,需要朋友帮衬的时候,并不多,不代表需要人帮成的时候并不多,我们需要人帮衬的,因为我们非但无法靠自己搞定所有的事儿,甚至无法靠自己满足基本的衣食住行,然而我们之所以还活的好好的,肯定不是因为朋友的帮衬,而是我们拿钱换的。

那么既然可以用钱或者其他资源交换,大多时候咱就不会去贴人脸,只要深耕自己的领域,让自己拥有足够多的可交换资源不就解决。之所以还需要长期社交,肯定是为了一些用资源买不到的东西,比如说某些快乐,如果可以通过资源交换,那就一律用短期社交来进行资源交换就行。

你是在社交吗?可能在瞎忙活。

社交的内核

由此可见,我们正在进行的大部分关系维系,基本都是没有必要的,正确的形式显然应该是,极少数的长期社交加数量极多的短期社交的组合,这种短期社交的等价交换,看上去很不符合中国传统的礼尚往来,因为过于赤裸裸,过于利益化。

其实,这是人们的错误理解,礼尚往来本来就意味着等价交换,但是人们多数时候喜欢用漂亮的外衣将其包裹,把一个等价交换的事,变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看上去似乎就高尚得多。然而这种高尚事实上是不存在的,因为你必须对等,不信你试试去参加婚礼,人家送你一千块钱的红包,你回敬200元,看对方将来会怎么对你。


所以话说的再漂亮,也改变不了等价交换的内核,之所以很多人喜欢用人情来模糊这种等价交换,使其不容易赤裸裸的计算出价值,这也是出于一种占便宜的心理。

低价值的一方总是想打人情牌,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在往来中更容易阴到对方,高价值的一方呢,大家都喜欢等价交换,因为不想被占便宜,所以如果你去领导家送礼就会发现当你出门的时候,老江湖的领导总会让你带些什么走?你以为领导特别看得起你吗?不是的,这代表不拖不欠,免得你拿一点土特产就想来换升职,从而让他们自己陷入你设下的人情陷阱。

找准自己的社交定位。

很多人只知道出门靠朋友,多个朋友多条出路,他们的社交是盲目的,之所以是盲目的是因为他们大部分不清楚成本和收益的关系,喜欢为了社交而社交,只因这样看上去比较符合社会的主流认知——至少我也像个老油条,看起来没有那么傻,或者不会被人说成是情商低下。

情商是一种对关系的处理能力,可以分为处理与自己的关系的能力,和处理与他人的关系的能力,很多人以为看上去忙忙碌碌的社交状态就是情商高的表现,其实这是对情商的一种误解。

许多人并不清楚,其实情商是效果导向的,他需要有敏感的自我感知和感知他人的能力,通过灵活应对来调控自己和他人的情绪,最终情商的高低是以没有达到你预想的目标为依据的,而不是以你有没有做某种特定的事为判断依据的?

比如有这么一个人开车违章在入口,被交警逮到,就拿出手机一通打,用尽各种关系终于将事情摆平,为此避免了处罚,不过紧接着就摆了一大桌,请相关领导吃饭喝酒,花了2000元有余,像他这样的社交方式,就属于典型的分不清成本和收益的关系,守规矩教教罚款不就150块钱的事儿吗?何必这么麻烦,搭出去的不仅是钱,还有大把的社交时间。

要摆脱这样无谓浪费时间的状态,有一种方法,那就是每次出浴室就要先分清楚,这趟出门是去干什么?想达到什么样的目的,究竟成本和收益关系如何?是否有必要?

可以选择的话先付出

大部分的有效社交都是对等的,这并没有问题,但在对等社交中还是存在一个先后的问题,从小到大父母老师,同学领导,哪怕是恋人,他们的所作所为都在告诉我们,要想不吃亏,就要做被动的一方。

道理是显而易见的,在双方底牌并不清楚的前提下主动付出的一方往往是盲目的,他先将自己的筹码摊了出来,或者先让你受益,然后交给你选择,而被动的一方则更有针对性,可以根据是不是划算来选择应对或者不应对,这样就很难吃亏了。

这是在社交上是不是也是如此呢?很多人认为是,也是这么干的,所以要提醒一下,其实这些人都是吃了大亏的,在社交上先付出的人,看起来似乎也是风险很大的,万一得不到回报怎么办,很多人会有这样的想法。

不过他们可能忽略了一个变量,那就是数量,从单个社交来看,主动的一方也许并不占便宜,但从总量来看,单个乘以数量才有意义,于是在数量巨大的情况下,在单个上的亏盈,只要不是太离谱,就不会有什么统计意义,事实上只要你挑选的社交对象给你自身用的资源基本匹配,多数时候是获得等价回报的,理由,就是多次博弈的收益稳定性肯定高于单次博弈,于是在明显跟你博弈不会太吃亏的情况下,大多数人还是会选择回报你,从而跟你建立起长期互利的关系。

坚持不主动付出的人,也许他在单次博弈中从不吃亏,但由于跟他博弈的人数量并没有那么多,因此收益的总量也就并不大,所以看到这里你就应该知道了,我们在对等社交中不仅要主动付出,而且要狠狠付出,让更多的人多多受益,先于你受益,那么很多时候你就会有意想不到的好运降来。

  其实再想想,这是天赐的好运吗?这分明就是进行方法论的人为啊。

你是在社交吗?可能在瞎忙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你是在社交吗?可能在瞎忙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njli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