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7115253/84f132eeeace18ac.png)
在《思考快与慢》这本书中谈到系统1和系统2两者的定义。
无意识的“系统1”依赖情感、记忆和经验迅速作出判断,速度快,也勤劳。
有意识的“系统2”通过调动注意力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并作出决定,比较慢,容易走捷径。
因此,人的思考,一般情况下是“系统1”工作,为主角。“系统2”虽然自视思维缜密,实则只是当了个配角。
“系统2”除了必需的努外,它不愿意多付出,哪怕是一点点,其本身却很懒。而“系统1”却不同,遇事往往首当其冲。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于是乎想到了自己的人生,我是个主角还是个配角呢?我是多么像“系统2”这个配角呀。
回忆起生活中的几个例子。
和朋友办PARTY,一般主持等高光角色不会是我,因为有人会争先恐后担任的。也有人会指挥别人干活。这一类人是活动的主角。
我呢,一般会静静地观察一下,没人干的活我会主动捡起来干,比如:摆放杯子之类的。
无论自己是否喜欢,我都会圆满地完成这些细活。因为我知道,如果这些活没人干活动就会不顺利,我希望达成“和谐”的氛围。
但只要有人干了,我就不会再抢那份“功劳”了。
而有的人呢,会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只管当个“吃客”。这种人我称之为“路人”。我也不会是这路人。
主角、配角、路人,在学校家委会工作中也会体现得淋漓尽致。
主角一般由“成就感”所驱动,配角由“责任心”所驱动。主角追求“卓越”,配角追求“顺利”。主角期待人生有一种掌控感,配角会随遇而安。
记得女儿上初高中时,班上报名参加家委会工作的人少之又少,就两三个人,而复习资源等采购的工作量又大。
于是,我这“配角”人生就被自己的责任感推到了前面,担任起了家委会的工作,且是主要成员。
因为我知道,这是我不得不付出的努力。如果班级的活动没法正常开展,势必会影响到孩子。
而有的人呢,从不认为自己需要参与其中,即使班级事晾在那没人干,也似乎看不到,充当着“路人”。
演主角的人一般价值感比较足,在不确定性中勇于前进,大家也愿意跟着他干。
比如,海底捞当初创始四个合伙人,其它三人均借款筹集了创业金。唯有张勇没有贡献创业金,但张勇提出要求占有25%的股份时,大家也心服口服,愿意跟着他干。
在创始团队看来,想必张勇就是个能成事的人。他就是戏中的主角。
为何有的人价值感高,而有的人价值感低呢?
其实,价值感并非完全与当初的实力成正比。有的人实力一般,但自我价值感高,有种“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气势。
这些价值感高的人,一方面源自小时身边人对他认可与鼓励,这是原生家庭为他培育出的能力。另一方面,来自不断的实践,从小事到大事的成就体验。
口头的表扬或泛泛的夸赞并不能令人滋生成就感,唯有体验才行。在人能量低时,若对他不切实际的夸赞,反而会令他更加自我贬低。
主角、配角、路人,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三类角色,无所谓对错,只是背后的“人生观”、“价值观”不同而已。
但显然资源会先向主角倾斜,其次是配角,最后才是路人。若是创业,应该具备主角精神。
资源是吸引过来的,财富也是吸引过来的,正所谓福往者福来。
您在生活中,扮演着哪个角色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探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