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书电影电视剧影视城
“配角光环”盖过“主角光环”,中国影视剧迈入黄金配角时代?

“配角光环”盖过“主角光环”,中国影视剧迈入黄金配角时代?

作者: 深壹 | 来源:发表于2019-06-06 14:55 被阅读36次

锋芒智库丨大静

“除了主角演技最不像主角外,配角演的全都像主角。每次想弃剧的时候,是这些出彩的配角‘稳’住了我,让我坚持看下来”——《破冰行动》大结局后,有网友如此评价道。

堪称年度现象级的《破冰行动》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追剧姿势——一到男女主角的戏就调至两倍速,随着剧情推进,观众希望李飞、陈珂早日领便当的呼声更是一浪高过一浪。而相比主角人设的不讨喜,剧中配角几乎集体出圈,民叔、良叔、马局、蔡永强、辉叔、陈光荣、林水伯……一众戏骨凭剧中角色收割大量迷妹迷弟,新生代演员也将林胜武、林灿、蔡小玲等小角色刻画地深入人心,甚至有网友评价“连马仔都演技在线”。

事实上,近两年来,影视剧中主角受到配角“降维打击”、配角光环盖过主角光环的情况越来越常见,《破冰行动》仅是其中一个缩影。

从《人民的名义》里的达康书记、育良书记到因《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出道的“娘子军团”,从《大江大河》里的“小雷村村民”、《正阳门下小女人》的“片儿爷”到《都挺好》中的苏大强,头部爆款剧脸谱化面孔大大减少,人物性格丰满、有血有肉的“黄金配角”全面崛起,并成为阐释影视角色魅力、重新定义中国影视剧品质的重要力量。

脸谱化面孔减少,“黄金配角”成影视剧新常态

“配角脸谱化”一直是中国影视剧的通病。

众所周知,主角和配角均是影视剧不可或缺的元素,在既往印象中,“主角”是作品的核心人物,所有故事情节均围绕主角展开。“配角”则承担着烘托主角光环、推动剧情发展、制造冲突、强化作品主题等一系列功能。很长一段时间中,中国影视剧对主角的塑造还称得上可圈可点,对配角的塑造则过于“简单粗暴”,银幕上出现了大量观众难以理解的、大是大非、非善即恶的“脸谱化”配角面孔。

以近年播出的影视剧为例,《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中狠毒辛辣的素锦和玄女、《锦绣未央》中因妒生恨的李常茹和李长乐、《天盛长歌》中喜怒无常丝毫不念手足情的大皇子宁川、《筑梦情缘》中不断破坏男女主感情的杜万鹰、《一场遇见爱情的旅行》中的胡志辉…..这些角色粗暴地阐释了“坏人都是天生坏”,人物设定缺少起承转合且脱离实际。抗日剧作为脸谱化配角的“重灾区”,更是出现了无数千篇一律样貌猥琐、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鬼子”。

这种先设计性格、再安排行为、并将行为推向极致的角色模式,弱化了人物的复杂性和多面性,好坏绝对化、人性扁平化的呈现在调动和挑拨观众情绪方面有着先天优势,然而,“生硬”的配角如同没有灵魂的八股文一般,角色原本该有的戏剧魅力、张力不再,“悬浮”的设定难以引发观众情感上的共鸣,更侧面助长了傻白甜、白莲花主角的霸屏和玛丽苏剧情套路的泛滥。

在笔者看来,《甄嬛传》是早年间不可多得的配角戏份出彩的作品,一众妃子凭借各自鲜活丰满的个性,演绎出后宫争宠中女性人物“可怜可恨可歌可泣”的复杂性。到了《人民的名义》至《破冰行动》这段时间,“黄金配角”更是迎来了高光时刻。

如《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的王大娘子,作为一家主母,她脾气火爆,是宅斗的发起者和参与者,日常与林小娘争宠,对嫡庶区别对待,后期甚至黑化毒害老太太…..但在刻画阴暗面的同时,其憨厚、直爽、无城府等闪光面也得到展示,也因此,大娘子受到网友喜爱,其表情包更是全网流传成为“欢乐源泉”。

同时,曾经担当“绿叶”的配角,如今发挥的作用越来越不容小觑,甚至不少配角“抢戏”成功,拥有了完整、独立的故事线。如《破冰行动》中的马局和良叔,围绕着他们“当下”或黑或白的人物标签,作品铺垫了多条叙事线,追根溯源下,观众对人物内心世界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也更能感受角色散发的力量感。

演技派迎来高光时刻,市场“红利期”到来

“黄金配角”成为中国影视剧市场的新常态,倪大红、吴刚、王劲松、任达华、刘琳、许亚军等一众戏骨因为剧中角色频登热搜榜、迎来事业的第二春,叔圈、姨圈等内地娱乐圈新流量高地也正在成型。

而就在几年前,老戏骨不敌小鲜肉还是市场共识,“黄金配角”市场红利期到来的背后,又有无“必然”的原因呢?

笔者认为,爆款定律失效、小鲜肉经济失灵是“黄金配角”全面崛起的主要原因。《甜蜜暴击》《择天记》《创业时代》等剧集的市场表现说明,所谓顶流实际上难以从演技角度撑起一部戏,作品可以凭借流量明星引流一波热度,却无法仅凭粉丝效应收割美誉度。内容市场中握有话语权的始终是观众,所有作品最终要呈现给观众,接受大众观剧偏好、口味的检验。

同时,流量明星近两年遭遇的“滑铁卢”也倒逼市场做出反应,启用专业、敬业、有实力的演技派成为了“必选项”。如今,影视剧普遍以"流量主角+戏骨配角"搭建主演阵营,“宝藏”中生代演员因此成为市场新宠,而随着戏骨们聚拢流量能力的增强,未来,“宏大叙事+戏骨演员”或将成为爆款影视剧的主要方法论。

其次,随着观众审美标准的提升、制作工艺迭代,影视剧“固定套路”被打破,精雕细琢的良心剧正逐步替代“短平快”的爽剧。霸道总裁、傻白甜女孩上位等“老套”剧情已经越来越不具备复刻和借鉴意义,观众贡献出碎片化娱乐时间的目的,是看到好剧本、好故事、好演员的碰撞。而“半部好剧”的《破冰行动》如果不是有一众戏骨撑场,豆瓣评分极可能跌至7分以下。

再次,在影视剧市场资本降温、库存积压严重的情况下,内容层面的赌性会降低不少,尤其是现实主义题材当道的当下,即便观众“面部识别”无力,能为作品上保险的“黄金配角”也势必成为内容市场的刚需。

影视制作“工艺”升级,什么样的配角更能“出圈”?

此前,影视剧市场曾走上“流量为王”的岔路,如今,内容向演技回归和倾斜的讯号愈发鲜明,影视制作“工艺”的升级为演技派带来了市场红利期,那么,什么样的配角更大概率能“出圈”呢?

笔者认为,其一,由经过多年打磨、演技精湛的演员,尤其是“实战经验”丰富的话剧演员演绎的角色更易出圈。因苏大红一角破圈窜红的倪大红、先后在《人民的名义》《破冰行动》中将“符号化人物”诠释出趣味性的吴刚、饰演塔寨村反派大BOSS的王劲松、《正阳门下小女人》里的一众戏骨等均是话剧演员出身。由于话剧演员需直面剧场观众的“第一手”反应,其在角色设定、语言、动作等方面的把握也更为细腻和精准;

其二,能填补某一人物类型“银幕空白”的稀缺型角色。在《都挺好》之前,影视剧多以“严父慈母”展示中国父母的形象,而《都挺好》中的苏大强和赵美兰则演绎了中国社会的另一种父母——会给子女带来原生家庭伤害的父母。人物设定符合现实场景的同时,也因自带的话题性和争议性引起了观众极大的讨论热情;

其三,游走在善恶、是非之间的“灰色”角色。这一类人物故事性更强,对演员演技的要求更高,也共容易在反转、黑化之中感动和俘获观众,如《破冰行动》中的马局、《大江大河》中的四宝等;

其四,人物某一方面“属性”迎合互联网传播规律的角色。如今,影视剧已经成为BGM和表情包的最大素材库,苏大强、王大娘子两大角色的走红,离不开两人在剧中贡献的、与互联网传播通道天然契合的素材。

对影视剧市场来说,“黄金配角”时代的来临,侧面说明——内容正离“流量”越来越远,离“初心”越来越近。值得期待的是,未来,将会有更多活在影视剧中的角色脱下“脸谱化”的帽子,沾上来自市井生活的烟火气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配角光环”盖过“主角光环”,中国影视剧迈入黄金配角时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lqux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