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优秀的人,从来都是一个有着高挫折商的人。
心理学上讲,挫折是一种负性的情绪体验,在人们无法达到预期目标的时候发生。而那些站在光辉顶点的人,也是那些在生活中曾遭受挫折、战胜挫折的人。
现代社会,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很低,稍有不顺的事情,便容易走极端。作为家长,焦头烂额的同时,不正确的教育只会徒增孩子的“挫折感”。
![](https://img.haomeiwen.com/i10167110/3fffb4b5b0c023f4.jpg)
在孩子的“挫折教育”上,体坛名将刘国梁做得非常好。
刘国梁的女儿从三岁便开始高尔夫的艰苦训练,六岁参加世界级赛事。这期间经历了无数困难和失败,但她从来没有因为打不好一场比赛而哭,倒是经常反过来安慰妈妈:“哭有什么用,打好第二杆就行了。”
女儿平常、淡定的心态得益于刘国梁的正确教育。除了本身技能的提升,还有强大的心理素质培养,从而不断提高她的耐挫力。
在女儿拿到国际大奖的时候,刘国梁说:“成功的挫折教育,是在孩子的兴趣上推一把,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历经艰难险阻,却也趣味丛生。”
![](https://img.haomeiwen.com/i10167110/1c9c5cb32d45073f.jpg)
挫折教育,是鼓励孩子勇敢地面对失败和困境,并在遭遇挫折时想办法去应对和解决。
从幼时的蹒跚学步,到儿时与小朋友间的玩耍,再到学龄前期对简单汉字的认知,挫折无不贯穿其中。
举个简单的例子,当两个孩子因为一个玩具而发生争吵时,小明说“小红,我可以玩你的小飞机吗?”小红说“不可以,我还要玩呢。”小明急了,此时的他在玩玩具这件事上遇到了一个小小的挫折。很多时候,小明解决挫折的方式是:一把抢过小红手里的玩具,小红瞬间哇哇大哭,玩具被人抢走了,她也遇到了一个小小的挫折。
作为家长,你应该怎么做呢?
小明的做法自然是不可取的,是消极的。作为家长,可以这样引导孩子:“玩具是小红的,她同意你玩,你才能玩哦!”或者,“下次,你可以拿玩具跟小红交换玩”。
玩具是小红的,她有着玩具这件物品的归属权。如果她同意小明玩,可以借给他,但如果她不同意呢?聪明的小孩会说:“可是我还想玩呢”,或者也可以延续上面的内容“你有玩具吗?我们交换”。
孩子的正确行为,需要家长的耐心引导。
首先,家长要正视挫折,采取正确的态度和行为,做孩子的榜样;其次,教会孩子如何战胜挫折,使他们于挫折中学会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方式方法;再次,善于总结,把那些经验变为自己的东西,才不至于两次掉进同一个陷阱。
![](https://img.haomeiwen.com/i10167110/b9ee2cac286d9ad5.jpg)
正确的挫折教育,可无限激发孩子的潜能,帮助他们打败骄傲、自负的情绪,只有当他们学会解决问题、自行通过一个个难关时,才能真正地享受成功的喜悦,内心强大,今后走进社会才能更好的适应和生存。
简言之,挫折教育需从小培养,需要家长给予孩子足够的爱与理解,并从旁正确引导,鼓励他们以积极、勇敢的心态面对,从而努力寻求战胜挫折的方法。也只有这样,孩子才会越挫越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