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我为什么把这段文字的标题定为《源自—早晨从中午开始》。是因为,路遥又燃起了我写作的冲动。原来总是不能静下心来把心中的东西写出来的原因,可以说除了“懒惰”、“才气不足”以外,还有个难以启齿的原因就是“我写了半天有什么用呢?谁会看我写的东西呢?”
但是现在想来,我的人生已经进入了第50个年头,一切也就这个样子了,我能留给自己的是什么呢?其实把想写的东西写出来不一定是给别人看的,也可以给自己看。可以对自己心中那个伟大的理想有个交代,有些许安慰。于是我决定开始写这本书。但是我思前想后还真是写不出小说来,我越来越有这个自知自明。于是偷个懒,把自己这些年对教育和人生的感悟,放在一定的逻辑结构中,作为一个整体呈现出来,姑且算一本书吧。其实更偷懒的办法,是把自己这么多年写的文章结集出来,不过在路遥的激励下,我觉得这样做实在是对不起自己,于是我还是准备把所有的材料重新写出来。
在书中我想全景式的反应教育所涉及的所有领域,因此将其分成六个部分,一是对教育本质的理解;第二是对德育工作的理解;第三是对课程改革的理解,第四是对课堂教学的理解;第五是对教育科研的理解;最后是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解。既然是一本想用心写的作品,这六部分内容的阐述将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那种论述,而是以我个人的视角站在教育背后来看教育。因此,本书的所有论述是在任何网络平台和资料检索中找不到的。而且为了增加文章的可读性,我想借鉴当年明月老师《明朝那些事儿》的写法,尽可能以一种讲故事的语言向读者娓娓道出关于教育中的一些理念、人物、故事、案例。当然这是我的一种理想,其中某些内容在专家看来可能显得幼稚,甚至还会存在一些错误,怎么说呢?就算成一家直言吧。
为了增加全书的可读性,我还学习古代小说的写法,每个章节的前面引用一首诗,作为这个章节的题记,有的是切合本章内容的,有的可能略显牵强,就像鲁迅先生说的,取一点因由,随意点染罢了。不多说了,下面就开始全书正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