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居来家里,跟我聊了半天家常,单位里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家常里短,俩口子之间的争吵,孩子的学习……我本不是一个喜欢唠家常的人,可来者即是客,那就好好唠唠吧。
聊着聊着,发现这样的闲聊,也挺有意思。她超市里的那些喜闻乐见,就像一个小社会,什么人、什么事都能遇见,形形色色的人,世间百态,说得最多的还是偷东西这件事。
好像无论什么时代,偷窃行为,不论老少,几乎皆有犯的。听她讲各种形式的偷盗行为,我听着都觉得不可思议。有监守自盗的,有神不知鬼不觉往怀里塞的,还有的是背着背包偷,然后大摇大摆走出去,结果被逮住了竟也逃脱的。更奇葩的是一个老头偷了一个2元钱的什么东西,结果被现场逮住,罚款了20元,真是令人哭笑不得,不得不令人感叹,什么样的人都有啊。
说到这,邻居又说道,还有一个小孩,偷东西快成惯犯了,常趁着早上去超市偷点吃的或玩具,然后再去上学。有一天,这小孩儿像往常一样偷了一个玩具放入书包时,被超市里的卖菜的一个大妈现场抓住了,于是打电话叫他大人过来。结果,他妈妈来了,交完罚款,气得当场踢了这小孩几脚,然后领走了。
这个孩子,恐怕是偷上瘾了,如果父母不好好管教,后果会不堪设想。也不排除那些长大的、年老的喜欢偷东西的人,很多有可能是从小时候开始偷起的。
说起偷,附近一个文具超市,就经常发生东西被偷走的情况。他们不得已安上监控,还特意在墙上安装了一个大监视屏,以警示作用,结果,还是有不少偷东西的。
店主是个比较和善的人,发现了训斥一下,让孩子交出东西,就作罢了。老板娘则每次在人多的时候,虎视眈眈的盯着,看有没有小孩在眼皮底下“作案”的。
说到这,咱们肯定会觉得奇怪,现在的孩子难道还少了零花钱花吗?
按理说,家长总得给点零花钱,不至于去偷吧。可为什么频繁有孩子偷东西呢?
网上有个店主说:“作为店主的我,每年小偷抓一堆,而且学生偷东西的年龄逐渐降低,很不好的现象,这种问题不只是家长不给零花钱的事,是学校里有人带。孩子们觉得那个偷东西的很厉害,就跟风学,然后去显摆,这是教育上的失败,不以偷窃为耻!”
也许有的孩子没有偷东西这个概念,就是从小没有建立物权意识,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又没带钱,就私自放自己兜里了。
还有的孩子是偷了一次,没被店主发现,觉得很刺激,尝到甜头,偷上瘾了。
也不排除确实有父母对孩子购买东西还有零食、玩具管控很严的,这就势必造成孩子对物质的匮乏感。当 Ta遇到很想要的东西而父母又不给他买时,在欲望的驱使下,很有可能就会把手伸向Ta想得到的东西。
总之,勿以恶小而为之,如果父母发现孩子第一次偷拿别人的东西时,及时正确的管教非常重要。还记得网上有个妈妈发现她孩子偷别人的东西时,竟真的把这孩子送派出所了。
这……我不清楚事后效果怎么样,不过当时肯定能给孩子一个震撼的警告,但问题是,她把孩子当小偷一样送派出所了,就在心里把孩子判为小偷了,给孩子贴上这样的标签,试问,他以后心里会有阴影吗?
退一步讲,就算没有阴影,就真的能起到震慑作用吗?我觉得未必。孩子去了一趟P出S,也许民J叔叔出面教育一顿,就让妈妈把孩子带走了。那孩子会不会想,原来偷东西也并不会受到多么严厉的惩罚啊。这样岂不适得其反。
我曾见过一个小区的妈妈,处理这件事时就很理性。在得知她女儿拿了文具店的东西后,首先领着孩子去店里跟老板道歉,然后赔钱,领着孩子回家再进行一番教育。
其实有些孩子第一次拿别人东西时,Ta本身对偷这一概念就是模糊的,所以更不能随便就给孩子定性为“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