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Geschichte~
修建秦始皇陵的人都死了,为什么司马迁能够详细描述皇陵内的结构。

修建秦始皇陵的人都死了,为什么司马迁能够详细描述皇陵内的结构。

作者: 离家的蜗牛 | 来源:发表于2021-01-25 08:26 被阅读0次

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在他13岁登基成为秦王的那一年,就开始征用大量的民夫为自己在骊山修建陵墓,历时37年。

为了建陵墓,他所动用的人力也是相当惊人的,据记载,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他曾又调集了70万人继续修建,人数最多的时候曾一度达到了80万人,这样的人数已经相当于埃及胡夫金字塔人数的8倍,所以秦始皇陵可算是中国历史上修建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陵墓了。

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司马迁曾对秦始皇陵有这样的记载:

“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

简单概括一下这段话的意思就是:地宫一直挖到穿过了地下的三层泉水,然后用铜汁浇铸加固基座,上面放着棺材,墓室中修建了宫殿楼阁和百官相见的位次,放满了奇珍异宝。墓室内的要道机关装着带有利箭的弓弩,盗墓的人一靠近就会被射死。地宫里还用水银做成江河湖海,靠机械的力量循环往复,上有天文下有地理。墓室内点燃着用鲸鱼油制成的“长明灯”,可以长明不灭。

按照司马迁的这段文字记载,秦始皇陵当中,江河确实是由水银浇灌而成,整个地宫的构造,也是按照现实的山川地理仿制。这让人们在浮想联翩的同时也产生了疑惑,司马迁又不曾亲眼见过秦始皇陵的修建,他怎么会知道秦始皇陵的内部结构,而且还描写的那么详细呢?浅阳认为,有以下几条线索。

一、从俢建秦始皇陵的工匠的后人处收集史料

在很多影视剧或小说中,为了塑造古代皇帝残忍暴戾的一面,大多都有这样的镜头或文字描述,皇陵俢建结束后,随着皇帝的下葬,那些工匠们会在墓室中反锁墓门,这也就意味着所有参与俢墓的工匠会作为陪葬者被全部活埋。

这挺吓人的,人们也大都认同了这种说法,但事实却并不是这样。

我国古代皇陵建筑有一个一直沿用到清朝的传统习惯,那就是残酷的陪葬,但这是指送皇帝遗体进墓室的那些人。

所以秦始皇下葬时肯定也杀人,不过不是全部,应该是送秦始皇进墓室的人都被杀了。但那些没有随遗体进入墓室的工匠自然就会幸免于难,因此这些逃过一劫的工匠就有可能将陵墓里面的情况告诉给自己的后人。

司马迁从二十多岁就开始游历天下,专注收集这些资料,便会从工匠的后人那里听到更多关于秦始皇陵的内部结构的信息了。

二、从皇家典籍及秦始皇陵的设计者那里获得

据史料中记载,这座皇陵的设计者是当时的丞相李斯,当时的大监工是赫赫有名的大将军章邯。

但为秦始皇设计皇陵的图纸是否被销毁却并没有相关记载,当然秦始皇死的时候,陵墓还没建好,他儿子胡二世在他死后又花费了两年的时间才建成,所以当时图纸销毁的可能性不大。

或许秦始皇当时也有等陵墓建好后销毁图纸的打算,只是他还没来及下命令就已经在出巡天下途中驾崩了,这也就意味着在皇宫里可能还留有建造秦始皇陵的原始资料。

司马迁作为太史令,他自然能读到皇家的所有典籍。

再说了,李斯既已到达了权力高层又是皇陵设计者,他肯定会居安思危,为自己留有后手,备份一份作为奉承新帝的礼物。

从秦始皇死后,李斯为了名利选择与赵高同流合污,违背秦始皇遗诏而扶持胡亥即位,就不难看出晚年的李斯已经毫无节操。

后来虽然他被腰斩,但据传他的孩子幸好被人所救得以存活,所以司马迁也就有可能从李斯的后人处获得一些秦始皇陵的资料了。

三、从流传的关于秦始皇陵的民间故事里提取信息

秦朝末年,二世胡亥听从章邯建议,释放了关押在骊山的俢建陵墓的工匠和囚犯,临时组建了一支20万人的军队,进行平叛陈胜吴广的农民起义军。

后来在巨鹿之战中,因赵高背后弄权,想置章邯于死地,章邯只能带着这支部队投降项羽。但项羽对章邯始终放心不下,就在新安坑杀了这20万降兵。

虽然看似这些人全部被项羽坑杀,但其实还是有一少部分人趁着战乱逃散或者因为作战受伤被遣返,最后得以活下来。

这些人大都是俢建秦皇陵时的见证者,经他们的口口相传,自然就会有很多关于秦始皇陵的故事在民间流传。

再说历朝历代都有盗墓者,在秦朝还没有灭亡时,就不断有盗墓者进到秦始皇陵里进行偷盗,直至引发墓室坍塌,导致水银泄露,这些盗墓者才不得不罢手。

这些事情都发生在司马迁生活的年代,虽然都是民间传说,并不是真实的文字记载,但往往越是民间流传的故事,就越能代表最真实的声音。

通过以上这些原因,司马迁自然就能获得秦始皇陵的第一手资料,那么他对秦始皇陵的内部结构描写也就会很详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修建秦始皇陵的人都死了,为什么司马迁能够详细描述皇陵内的结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nroa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