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中科院高能所@子乾(知乎),原文链接:https://zhuanlan.zhihu.com/p/39128478
0、前言
物理中对于物质的研究,总体上可以分为两类:物质的结构和物质的状态。
前者是研究物质结构和组成,比如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研究对象主要是单粒子体系;后者是研究大量粒子聚集所形成的物质的状态,比如宏观中水的液态和固态。研究对象主要是多粒子系统。
凝聚态物理是典型的多粒子体系物理,其研究对象都是由原子或分子构成的物质,因此对此类物质状态的研究本质上属于对量子电动力学(QED)可能形成的相的探研究。
比如说,水存液态和固态等,这本质上是因为量子电动力学允许这样的状态存在。在原子分子尺度及其之上的世界是由量子电动力学主导,而在原子核及其之下是由量子色动力学(QCD)主导。
一个自然的想法就是,由QCD主导的物质可能形成哪些状态?该怎么去研究QCD物质的状态呢?
1、夸克胶子等离子体
夸克禁闭(confinment),又叫色禁闭。在QCD中,夸克和胶子是基本的自由度,但是在低能下,实验中能观测到的都是夸克和胶子构成的不带色荷(类似于电荷的一种守恒量)的强子(包括重子和介子,质子和中子就属于重子)。由于QCD在低能标区耦合常数不是小量,因此在QED以及QCD高能标区域使用的微扰法此时就无法使用,虽然有格点QCD可以进行暴力计算,但是到目前为止夸克禁闭还无法通过QCD直接推导出来。夸克禁闭本质上是来源于QCD的非微扰性质。
手征对称性自发破缺。u夸克和d夸克的质量是非常小的,分别是3MeV和5MeV,但是由两个u夸克和一个d夸克构成的质子却有1000MeV左右。另外,通过分析介子谱可以发现,π介子的质量远远小于其它介子。对这个现象做出的合理解释就是QCD中的手征对称性自发破缺,其结果就是夸克获得了一个额外的动力学质量,~330MeV,再根据Goldstone定理,每一种连续对称性的破缺都会产生零质量的玻色子,此处即为π介子(π介子实际具有一个小的质量 ~130MeV,这是因为夸克的质量并不严格为零。计算表明,如果夸克的质量严格为零,则π介子的质量也会严格为零 )。
以上是QCD在低能下非常重要的两个性质,但是格点QCD和相关模型计算显示,当提高系统温度或者增加密度,QCD物质会发生两种相变:手征相变和退禁闭相变。前者对应着手征对称性恢复,即动力学质量变为零,夸克又变为接近零质量的粒子;后者对应着夸克禁闭消失,也就是夸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自由运动,而不仅仅被限制在核子内部运动。综合这两种相变,人们相信,在高温高密的区域QCD物质会处于一种以夸克-胶子为基本自由度的状态,我们把这种状态叫做夸克胶子等离子体。
QCD物质相图。横坐标是重子数化学式,对应于净重子数(正重子数-反重子数),纵坐标是温度。通过QCD相图可以看到,在低温低密时,强子气是QCD物质存在的主要形式。当提高温度时,会形成夸克胶子等离子体。另外,在低温高密时(QCD相图右下方棕色区域),QCD物质还会形成色超导态(类比于电超导)。
当然,由于在我们感兴趣的区域到目前为止还无法通过QCD直接计算,实际上相图中的大部分区域都是通过模型计算以及与QED的类比和合理猜想得到的,因此QCD物质是否真的能形成这样的状态还得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2、相对论性重离子对撞
相对于核子(质子和中子)的能量和密度,我们生活中物质(即QED物质)所具有的温度和密度是非常低的,为了研究上一节中QCD相图是否合理,就需要在高温或者高密的物质中进行实验。那么自然界中存在着高温或者高密或者高温高密的QCD物质吗?答案是有!
宇宙大爆炸初期。通过对宇宙大爆炸模型和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的研究,大家相信,在宇宙大爆炸初期,物质就是处在高温高密的环境中。当然在初期正反物质数量应该是相等的,因此对应着QCD相图中零化学式高温的区域(即纵轴)。参考下图。
中子星。中子星内部压力密度非常高,普通的物质无法稳定存在,通过与QCD相图对比,此处很有可能处于QCD色超导态。
对于宇宙大爆炸初期的状态现在只能通过各种遗留信号分析,比如微波背景辐射:
宇宙演化历史。图中中部偏左部的红色区域即为夸克胶子等离子态而对中子星内部的状态的研究同样非常困难,虽然可以通过中子星合并等事件分析内部状态,但是这种事件并不常有。那么有没有一种办法可以能自由控制系统状态呢?答案也是有的,那就是重离子对撞实验!
重离子对撞最早是由李政道先生在1970年提出的,通过加速重原子核——比如金核——到接近光速进行对撞,此时的原子核的运动是相对论性的,能量非常高,以此从真空中激发出大量的粒子。
通过控制对撞的能量可以调节形成的QCD物质的温度和密度。李政道先生还特地邀请了画家李可染先生于1986年画了一幅画作:
核子重如牛,对撞生新态这幅画后来被做成雕像,目前就坐落在清华科技园:
“核子重如牛,对撞生新态”雕像(来源见水印)3、重离子对撞运行试验
目前,世界各地有不同的重离子对撞实验组同时运行试验:
欧洲核子中心(CERN)的LHC。很多人都知道LHC发现 Higgs粒子,但是却很少有人知道LHC上也同时运行着重离子对撞实验LHC上一共有四个对撞点,其中有两个是做重离子对撞相关的探测研究。
美国布鲁克海文 国家实验室RHIC(相对论性重离子对撞,Relativity Heavy Ion Collidor)实验,其中的STAR和PHENIX两个实验组均做与重离子对撞相关的研究
德国亥姆霍兹重离子研究中心
俄罗斯杜布纳联合核子中心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位于兰州
......
在重离子对撞中,核子碰撞后系统的演化如下图所示:
重离子对撞后系统的演化示意图原子核形状近似为球体,原子核被加速到接近光速时,其在运动方向由于洛伦兹收缩变的非常窄,对撞时系统的形状为椭球状。
由于对撞,系统上升到非常高的温度,有可能形成夸克胶子等离子体,系统内部的压强非常大,因此迅速膨胀冷却。
由于温度降低,系统中的夸克胶子又重新结合形成强子,最终到达探测器。通过对最后强子的分析,就有可能分析出中间的状态。关于RHIC中的实验下面有一段视频:
(因无法上传故放弃)
4、总结与展望
通过上述的分析,看似我们对QCD相图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但是实际上,除了格点QCD能直接计算的零化学式区域外,其它区域的状态我们并没有直接完整的认识。
但是,越是对QCD相图确定的区域少,我们能做的研究工作就越多,QCD物质的相结构比QED物质相结构更加丰富,物理内涵也更加多样。未来的研究也更令人着迷。
最后,用李政道先生在1996RHIC暑期学校中做的一首诗作为结尾:
To know the smallest, we need also the largest!©版权所有,转载需后台留言申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