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亲密关系》读书笔记之四

《亲密关系》读书笔记之四

作者: 真小实 | 来源:发表于2020-05-14 20:34 被阅读0次

    (朋友们,这几日规定11点前睡觉,两天都没安排好回访时间,只能先做飞赞党,望谅!)

    今日阅读章节:第4章 内省(上)

    关键词:内省 投射 自我放逐 受害者监牢 戏剧三角形(受害者、迫害者、拯救者) 面对问题的六项原则 左右为难 对家庭死忠

    没有人会满足我们的需求,没有人会让我们快乐,也没有人该为我们所受的伤负责。在外四处寻找之后,我们终于了解到,我们所有生活经验的因和果只可能存在于一个地方——我们的心中。

    简单说,就是我们可以也应该对自己负责,负全责。

    与外在世界的接触,让我不断追求越来越大的目标,这也许是为了找回小时候拥有,后来却失去的“全能感”。然而,没有一项成就或胜利能够满足我的渴望,而我最后不得不相信从前的“渺小感”是对的,我自己一点重要性都没有,只不过是宇宙中小小的一个点而已。

    小时候我们以为我们是世界的中心,懂事以后我们才慢慢知道,自己是如此的无足轻重,我们失去了我们拥有全世界的感觉,转而感觉我们随时随地都可能被全世界抛弃。

    亲密关系让你必须再次面对那种渺小的感觉,并驱使你了解真正的自己。在“内省”阶段,这样的过程将会非常剧烈,因为虽然这是亲密关系中最难应付的一个阶段,它却能带给你无价的礼物——那就是灵魂。

    这个礼物叫"灵魂",我有些不理解,也许还有更加贴切的叫法。

    “既然要爱,就要爱他的全部。”

    谈何容易啊!恐怕只有佛才能做到这一点,爱他/她的全部,即使是自己的孩子,也做不到。

    以下这张表描述了一个人在与伴侣变得愈来愈亲近时所经历的阶段。一开始是都是美好的,然后发现不好的,甚至丑陋的,每一个阶段如果都能很好的处理,就能修成最后和谐统一的状态。

    来自微信读书

    内省&投射

    内省是检视自己内在所有想法和感觉的过程,其终极目标是让你能和自己内在的事物和平相处,并且用爱来面对它们。

    在内省的时候,如果你没有决心,你心中负面的部分就会投射到你外在的亲密关系中。

    要给予伴侣力量但不是同情,和伴侣分担人类共有的空虚感。内省的阶段让我们了解的信息是:你对伴侣付出什么,就是对自己付出什么。

    你所看到的一切都是你内心世界的投射 。

    关于投射,这是确实存在,并且我也亲自感受到过的。我想投射和吸引力法则也有类似之处吧。

    如果无法承认这些丑恶的事物是你的一部分,你就没办法去爱它们,因为你无法爱跟你无关的事物。

    不承认丑陋也是自己的一部分,就无法爱他们,他们就像被遗弃,自己因此也变得不完整?

    诚心检视反映在伴侣身上的你的内心世界,可以让你真正地、心平气和地了解你自己。即使你所发现的事物,一开始可能显得丑陋不堪,它却也让你得到了一个机会去了解,在你心中,没有什么事是你不能去爱的。爱能让从前你觉得丑陋的事物也转变成爱。对自己百分之百地负责,不但能让你的亲密关系起死回生,还能让一部分的你——你认为早已死去或从未存在过的那部分——也活过来。

    即使明白这个道理,这个爱的力量和勇气从何而来?爱自己的缺点,也爱别人的缺点,看起来真不容易做到。

    自我放逐

    如果你在小时候曾经遇到十分深重的沮丧感,让你认为不管怎么努力,你都无法让周遭的人来满足你的需求,那么你可能会干脆选择放弃。

    在情感上疏远没有满足你需求的人,让你得以免于心碎。

    当强烈的无力感压得人喘不过气时,几乎所有的人都会把放弃当作一个聪明的甚至是救人一命的抉择。最能让人有这种念头的,正是亲密关系,因为亲密关系能让人回想起最深刻的生活体验。

    在亲密关系中,因为失败和无力感而想要放弃的这种经验,是一个清楚的指标,表示内省的过程已经开始了。这是大揭秘的时刻,偶像和理想将会瓦解,疑惑会增加,幻想则会消散。

    问题出现的时候,即是机会到来的时候,可是大多数人在大多数时候都很难让自己这样想。虽然现在我已经越来越发现很多问题背后的确藏着礼物,但面对问题的时候还是会恐惧,会不知所措。

    受害者监牢

    人类似乎有让困境更加恶化的倾向,因为我们会用最不健康的方式来面对逆境。

    亲密关系遇到墙壁时会造成的深切的失望、挫折和倦怠感。这道墙叫作“受害者监牢”。

    如果你现在就身处这种情形,或是将来遇到的时候,你必须非常谨慎地选择响应的方式。

    受害者监牢里有三个角色:受害者、迫害者和拯救者。遇到问题,首先是受害者,因为受害者让人很不舒服,所以变成迫害者,把问题怪罪到别人头上,这都让人很不舒服,于是拯救者就出现了。

    遇到问题的时候,你首先会采取的位置是“受害者”,即使只是短短的几秒钟。

    心存责怪、自认优越、追求完美的迫害者会愤怒地设法逃离痛苦,于是他会把问题怪罪到别人的头上。只要你可以找到人来怪罪,就可以不被惩罚——至少可以暂时躲一下。

    你是否曾经在犯错的时候抽自己嘴巴或打自己的头呢?你会不会因为一个小疏忽而骂自己笨,或对自己骂个不停?这就是你心中的迫害者在压抑你心中的受害者,同时也驱策你进步。

    我们心中的拯救者所做的事,就是努力地让我们处在没有痛苦也没有问题的理想境界。拯救者最正面的态度,是除了同情受害者之外,也同情迫害者,并提供有益的忠告。

    许多人都不明白,其实拯救者的态度才是让受害者保持软弱无助,且让迫害者得以放纵脾气的原因。有受害者和迫害者的存在,拯救者的存在才有其必要。

    来自微信读书

    在亲密关系的内省阶段,你有机会了解到问题其实只是个指标,它指出远比受苦的人本身还要重大的事物。你得到了离开“受害者监牢”,并且了解真正自己的机会。

    面对问题的原则

    1.要解决问题,必须先跳脱问题的框架。2.所有的问题,其实都是经过伪装的礼物和宝贵经验。3.你所看到的每件事,都是你内心世界的投射。4.每个人都有能力为自己生活中遇到的事百分之百负责。5.自由并非来自答案,而是来自问题。6.没有什么问题是大到爱无法解决的。

    对于每个原则的逐条解释,我会另外发文,并试着朗读。

    左右为难

    我不知道为什么作者在这里插入左右为难,和上一节似乎没有衔接的关系。

    作者列举的左右为难,实在是我们每个人几乎都会遇到,并且觉得无解的问题,比如是做自己喜欢的工作,而放弃经济上的保障?还是选择经济上的保障,而不去做自己喜欢的工作?

    我自己就常常陷入这样两难的境地,既想做自己想做的事,又害怕最终一事无成,既不想随大流,又害怕这样会被时代所淘汰。

    两难的境地会让人既排拒现有的选择,同时又不肯放弃它们。

    要突破左右为难的困境其实很简单。首先,要选择真理。还有就是要愿意接受两个选择中的任何一个,或是两个都不选。

    如果你愿意两个都不选,而且决心追寻真理,你就可以从困境中解脱出来,并发现无尽的可能性。

    这一节有点难以理解,作者所说的追求真理到底是什么?我想,作者要表达的意思可能是,其实哪个选择都可以,你只要作了选择,并且看到这个选择中积极的一面,带来成长的机会就可以了。又或者说,听从内心的召唤,但事实证明,有时候内心的召唤并不一定是对的。

    对家庭死忠

    这个翻译可能有点问题,其实应该是无意识的模仿父母或者家族亲人身上的模式。这种情况其实也很普遍,很多时候我们对着孩子大吼大叫的时候,真的会觉得自己是在表演父母。

    对家庭的死忠是这样形成的:借由模仿父母、兄弟姐妹或亲戚的言行来塑造自我,进而在家庭中得到或好或坏的一席之地。

    对家庭的死忠,就像左右两难的境地一样,会让我们停滞不前,无法在生活中有所进展。

    许多在“谨慎的双亲”照料下长大的案主发现,当他们年龄愈长,就愈害怕在金钱上、职场上及亲密关系上冒险。

    在不允许表达强烈情绪——不管正面或负面——的家庭中长大的男性与女性,长大成人后很难了解自己的感觉,当然更不可能将感觉表达出来。

    作者给出的解药是

    一旦你发觉自己伤害自己的行为,其实是从家人身上学来的偏差行为,你就可以选择赋予自己力量,去改变这个你之前认为不可能改变的习惯。

    要摆脱对家庭的“死忠”其实很不容易,毕竟这完全是潜意识层面的,要摆脱潜意识的控制,谈何容易。即使按照作者给出的建议,我认为也是收效甚微的。

    只能继续读下去,看看有没有更好的解药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亲密关系》读书笔记之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ntxo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