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李顺大造屋》
前一段时间,学习了反思小说,读了一篇高晓声的文章——《李顺大造屋》。这篇文章通过底层人民的日常生活来反应文革时期的荒谬,运用简练的语言来表述底层人民的生活,从其中生活水平变化来反映当时的政治变动,引起人们的反思和思索。
《李顺大造屋》主要讲的是一个叫李顺大的贫苦人立志造三间屋子的故事。原因是在李顺大十九岁的时候,他的父母和弟弟因为大风雪,没有房子可住,最后,被冻死在被人家门口。从那时起,李顺大就意识到造房子的重要性,造房子成为他们家人一生最大的心愿。后来,他们展开了一场“艰苦卓绝的战斗”,同时,也展现了惊人的乐天而持续的勤俭精神。为了让哥哥能够造三间屋子,妹妹李顺珍更是选择晚嫁,等到哥哥造好屋子后,才出嫁到一个邻村贫苦的老新郎。原本以为苦日子已经到头了,但是那时搞了一个公社化运动,将李顺大的三间屋子化为了乌有。李顺大深受打击,最后在区委书记刘清的思想开导下,李顺大的思想政治觉悟提高了,不再纠结于自己的三间屋子了。但是,他还是没有放弃造三间屋子的梦想。在刘清的帮助下,李顺大很快就再一次筹齐了三间屋子的钱,他吸取前一次的教训,但还是被现实化为乌有,他自己还因此被抓进了。虽然经受了这么多次失败,李顺大最终造成了三间屋子,完成了自己的心愿。
李顺大在文中是一个朴实,勤奋的庄稼人,他有着极端的忍耐精神和奴性意识。他始终坚持共产党的领导,但是其实他自己什么也不懂。文中有一段话是这么描写的“李顺大终究不是革命家,他不是一个跟跟派。听毛主席话,跟共产党走,能坚决做到,而且完全落实,随便哪个党员讲一句,对他都是命令,”从这段话中,可以清楚地根据李顺大的所作所为了解当时的政治背景。政治背景从最初的文化公社化,三大改造的活动,到后来的文化大革命,这些都是左倾错误的体现。最后在时局的影响下,李顺大也学会了贿赂,给他的心理带来了愧疚感。这件事情使得李顺大陷入了迷茫,同刘清书记说好了一起整顿不良风气,最后自己最先犯了这个错误。从李顺大个人的角度去分析,判断,将他的性格特征的变化放到相应的时代变迁背景来展示,表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特点。通过这些描写深刻地反应了时代的变化,揭示并反思了极左的政治运动给农民带来的巨大伤害。
《李顺大造屋》也有着不一样的艺术特色。其一是一个引人深思的喜剧,它的过程是非常地痛苦,主人公造屋经历了三次打击,但是,最后是一个大团圆式的结局,不过,主人公的心理变化从最初坦荡变到如今的愧疚,大团圆式的结局同主人公内心的痛苦挣扎形成了对比,表现了左倾带来的不好影响;其二便是冼练的语言,通过日常化的语言,采用苏南方言,讲出了大众化的故事,使得文章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能够引起更多的共鸣,同时,丰富人物形象和性格;其三是文章的顺序结构——冰糖葫芦式的线性结构,根据时间顺序进行故事情节的开展,同时,截取其中比较特定的时代背景来表现人物特定的性格特征,使得情节紧凑。从最初故事的平淡叙述,到后来结局的引人深思,都深刻地揭示了当时左倾错误带来的危害,给人带来了深刻的反思。
无论是最初踌躇满志的李顺大,还是后来学会贿赂的李顺大,还是最后陷入愧疚之中的李顺大,这些都是不同时代背景中的特定人物形象。选取特定的时代背景,引出不一样的思想思考深度。李顺大的屋子是造成了,但是李顺大心中的屋子却塌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