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走四方每日来一赞
【北京行7】天坛祈福

【北京行7】天坛祈福

作者: 奋进中的蜗牛 | 来源:发表于2024-08-14 20:33 被阅读0次

    本计划去国博的,旅游社帮抢的票没有成功,未提前告知,我们排到了安检门口直接被劝回,联系旅游社索赔,并更改旅游方案,选择了就近的天坛。换个心情再出发,乘坐地铁到了天坛,开启天坛游玩。

    天坛公园,原名“天地坛”,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天坛内东里7号,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名为“天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谷”的场所,总面积273公顷,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筑群。民国七年(1918年)1月1日,辟为天坛公园,对外开放。

    我选择的是东门进南门出的游览路线:从东门进入天坛公园,穿过了七十二长廊,然后来到了祈年殿这是天坛的标志性建筑,也是古代皇帝举行祭天仪式的地方。往后走就是皇乾殿,皇乾殿和东西配殿,出来去了博物馆,走过丹陛桥,过了成贞门,依次参观了皇穹宇是天坛的第二大殿,用于祭祀。和回音壁这是一处展现中国古代建筑声学原理的神奇景点,再往前就是圜丘这是天坛最重要的建筑之一,用于古代皇帝冬至日祭天。最后南门出,1-2小时的路线。这条路线不仅涵盖了天坛的主要建筑,还能让您体验到中国古代祭祀文化和建筑艺术的精髓。

    祈年殿:

    建于永乐十八年(1420),初名“大祀殿”,为一矩形大殿,用于合祀天、地。嘉靖二十四年(1545)改为三重檐圆殿,殿顶覆盖上青、中黄、下绿三色琉璃,寓意天、地、万物,并更名为“大享殿”。

    乾隆十六年(1751),改三色瓦为统一的蓝瓦金顶,定名“祈年殿”,是孟春(正月)祈谷的专用建筑。

    祈年殿殿高38.2米,直径24.2米,内部开间还分别寓意四季、十二月、十二时辰以及周天星宿。

    皇穹宇

    建于嘉靖九年(1530)。初为重檐圆形建筑,是圜丘坛天库的正殿。用于平日供奉祀天大典所供神位的殿宇。嘉靖十七年(1538)改名为“皇穹宇”。乾隆十七年(1752)改建为今式。

    皇穹宇殿高19.5米,直径15.6米,木拱结构,严谨、精致,上覆蓝瓦金顶,精巧而庄重。殿内天花藻井为青绿基调的金龙藻井,中心为大金团龙图案,是古代建筑杰作。

    圜丘:

    建于嘉靖九年(1530)。每年冬至在台上举行“祀天大典”,俗称祭天台。初为一蓝琉璃圆台,乾隆十四年(1749)扩建,同时变蓝琉璃为汉白玉石栏板,艾叶青石台面。

    圜丘的石阶、各层台面石和石栏板的数量,均采用“九”和“九”的倍数,以应“九重天”。通过对“九”的反复运用,以强调天的至高无上地位。

    圜丘坛是中国古代举行祭天礼仪的场所。中国古代祭天的历史可以追溯至远古时期。传说,黄帝时期就已经有祭天的行为,尧帝时“乃命羲和,钦若昊天”,祭天的仪式已经具有一定规模了。祭天是统治者的专有权利,《礼记•曲礼》即有“天子祭天地”的说法。正是由于祭祀被赋予了特殊的含义,与国家的政治生活有着密切相关的关系,因而被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的君主奉行不辍,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而祭天也成为了“国之大祀”

    回音壁:

    回音壁是皇穹宇的围墙。墙高3.72米,厚0.9米,直径61.5米,周长193.2米。墙壁是用磨砖对缝砌成的,墙头覆着蓝色琉璃瓦。围墙的弧度十分规则,墙面极其光滑整齐,对声波的传播十分有利。只要两个人分别站在东、西配殿后,贴墙而立,一个人靠墙向北说话,声波会沿着墙面以声波的形式传到一、二百米的另一端,无论说话声音多小,也可以使对方听得清清楚楚,而且声音悠长,堪称奇趣,给人造成一种“天人感应”的神秘气氛。由于曾误以为是声波反射而形成的回声,故俗称“回音壁”。

    丹陛桥:

    丹陛桥长360米,是连通圜丘坛和祈谷坛的一条高出地面4米的大道。大道中部下有东西向券洞通道,故名桥,是北京最古老的“立交桥”。桥面宽30米,中间石板大路为“神路”,供天帝专用;东侧砖砌路面称“御路”供皇帝专用,陪祀王公大臣只能在西侧的“王路”上行走,上下进退等级分明。丹陛桥北高南低,北行令人步步登高,如临天庭。

    天坛公园由两道坛墙环绕,被分为“内坛”“外坛”两部分;域北呈圆形,南为方形,寓意“天圆地方”;主要由春季祈祷丰年的“祈谷坛”,冬至日祭天的“圜丘坛”,皇帝祭祀前居住的斋宫、演习祭祀礼乐的神乐署四大古建筑群组成;祈谷坛中的祈年殿是北京市的标志性建筑。天坛公园外坛种植有大量古柏林。

    中国古代有“冬至日,祭天于地上之圜丘”的制度,被后来中国历朝历代帝王所奉行。西汉中期以后及唐、宋诸朝皆将祭天的祭坛称为圜丘。在明代嘉靖帝之后至清代末年,天坛祭天的礼仪为“三献”(连续3次向皇天上帝牌位献酒)、行八佾舞(古代天子用的一种乐舞,规格为八行八列)、乐以九奏(古代行礼奏乐九曲)。每逢冬至日,皇帝会前往天坛圜丘坛,接过司爵官捧上的醴酒后,依次敬献于皇天上帝的神位前(清代配享设立列祖列宗牌位)。随后,礼乐声止,祝官宣读祭天祝文。皇帝再将第二爵醴酒献至上帝及祖宗神位前。坛中舞起,中和韶乐齐奏。皇帝第三次向皇天上帝与先人献酒之后,大礼完毕,皇帝行礼退下。执事者将香、帛、祝文从供案上撤去,送至燔柴炉与燎炉中焚烧。

    祭天大典的前期准备较为复杂。祭祀前3个月,礼部和太常寺官员开始对用作献祭品的牛犊进行挑选。祭祀前40天,舞乐和执事人员开始赴天坛神乐署凝禧殿进行排演与走位,并于每月三、六、九日合练。祭祀前5日,钦定亲王会至牺牲所检查祭祀用牲畜,并于祭祀前一日到神厨(祭祀前陈设祭品的场所,设于祭坛旁)举行“视牲礼”。祭祀前3日,皇帝开始斋戒,紫禁城乾清门处设斋戒牌,各部官员也于各衙门施行斋戒。祭祀前两日,皇帝于太和殿审阅祭天祝文并检视香、玉、帛等祭品。祭祀前一日上午十时,大驾卤簿拥着皇帝由紫禁城出发前往天坛,文武百官于午门外跪送御驾。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北京行7】天坛祈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nvrc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