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03 星期六 阴雨
强调以儿童为中心,不能排除教师的主体地位;强调以儿童的学习为核心,不能排除教师高水平的教;强调儿童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不能排除教师必要的传授。同样的,儿童需要解放,也需要规范;儿童需要自由,也需要规则;儿童需要快乐,也需要磨砺,需要批评。以儿童为中心,不能绝对化,不能极端化,平衡的儿童中心主义才能培养完整儿童。——《儿童立场》P24
——“平衡儿童中心主义才能培养完整儿童”,只是这个“中心”总会在教条中产生偏移。(廖老师@二月兰[玫瑰][玫瑰][玫瑰])
目前,我们是做不到“以儿童为中心”的,个人觉得只是意识的萌芽阶段,就如昨天讲座时,管特问:我们的建设已经达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那我们的教育呢?我认为是起步阶段,他后来揭晓答案,初初级阶段吧。
这里的“以儿童为中心”,是理想的、应然的状态,而我们一线教师接触的是实然的状态,差距很大。
我引用这句话,是觉得我们的确需要警惕教育的极端,不能因噎废食,要有选择,有坚持,有扬弃,也有创新
不知理解是否正确。与你共勉[玫瑰]@冷月青荷
——廖老师@二月兰沈老师说的极是,的确如此,以儿童为中心是给予我们教育者以警惕和鞭策[强][强][强][玫瑰][玫瑰][玫瑰]
我是个积极的悲观主义者,悲观却总不忘努力去建设,如飞蛾扑火般。
早晨读廖老师的文字,我有些话想表达,也与你切磋哦。我们总想着影响、改变一个孩子,其实,这已经不是纯粹的以她为中心了。
一方面,她在父母那儿失去的东西,是不可能从我们老师这儿获得的;即使父母看到了你的记录,认识到了问题,也未必有能力去改变,更可能他们觉得没什么,那么忙乱的二宝生活,也没疏忽什么,只是孩子太敏感。
另一方面,孩子讨好的行为背后,只为引起关注,只为在你这儿获得存在感。我们去爱,去肯定,去给予机会锻炼就可以了。
我们的做法其实是把影响、改变的目的藏在了关心、爱护的表象下,可能的结果是孩子答应了,但没做到,或者真的做到了。真相很可能是前者,那么,她更可能消极、颓败。
其实,不管成与不成,都是在暗示孩子:我们的爱,是有条件的。那么,这样成长起来的孩子,是真正的成长,还是拥有了讨好型人格呢?
对于她,爱就足够了。其它情绪,慢慢消解,在你爱她的过程中,或者其它的契机里,抑或是孩子的渐渐成熟里。
一家之言,多请谅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