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向上生长学院,跟着粥左罗从零到一学写作。我会将学到的干货整理,分享学习心得,每天为你持续更新文章,欢迎你关注我,和我一起学习写作,向上生长。
选题能力03
如果你不是天才,写作就要依赖系统稳定的方法论,不能太随意,要创造价值,优质选题本然天成,但不是天然就存在于你脑中,需要我们的策划。
什么是优质选题?
必然是有质又有量,即质量要硬,流量要大。
一篇价值连城的文章,没人看,价值为零。一篇低质垃圾文章,太多人看,价值为负。
所以,如何策划优质选题?
是从如何保证文章的质和量这两个角度出发的,根据对好文章和爆款选题的定义,作者找到了策划优质选题的5个技巧:
一、选题要戳中普遍痛点
很多爆款文章,都是在写人们的恐惧。只要戳中大众普遍痛点,写引起读者关心的话题,这样就天然吸引到读者的眼球。
为什么大家对写痛点即恐惧的文章内容更敏感?
因为人就是这么进化来的。人要对威胁自己生存的东西敏感,才能更好的存活,这也可以解释负面信息总是传播扩散的更快,因为这是生存的需要。
当你想策划一个优质选题的时候,你要想,它能戳中多少人?多少人看到的时候会恐惧、会痛?
二、选题要引发群体共鸣
什么是共鸣?
心理学上这样解释:由别人的某种情绪引起相同的情绪。
物理学上这样解释:物体因共振而发声,如两个频率相同的音叉靠近,其中一个振动发声时,另一个也会发声。
从文章写作上,应该是追求这两种解释的合体,因为只是引发相同情绪还不够,我们还希望读者发声,也就是他看完了,因为有相同情绪而愿意去朋友圈、社群里发声,或者跟同学、朋友、同事讨论。
为什么?因为我们是在社交媒体时代写作。
所以,我们要追求的共鸣可以这样定义:作者释放某种情绪,让大量的人产生了相同的情绪,同时这些人因情绪共振而发声参与。
我们追求的是群体共鸣,而不是极少数人的共鸣,为什么?
因为社交媒体,是一群人的狂欢。
策划优质选题时,一定要找到一个群体性的共鸣。可以是针对特定人群的共同记忆,比如:
《程序员怒打产品经理,这个需求做不了》
《年轻人,没事别想不开去创业》
也可以是非特定人群的某一特定情绪,比如:
《最近看不到你的朋友圈了》
《所有牛逼,都是苦逼换来的,但除了牛逼我没得选》
《我不是药神:买不起房痛,上不起学痛,但更痛的是生不起病》
三、选题要制造身份认同
什么是身份认同?
每个人身上都有很多标签,一个标签其实定义了一个圈层,我属于某个圈层,这就是身份认同。
为什么要制造身份认同?
因为在互联网上,在信息洪流中,每一个人都是孤独的,我们的安全感来源于找到同类:有人跟我一样,有人跟我一起,我不是孤身一人。
而每一次具有身份认同的文章出现时,它会成为这个圈层中人与人之间的链接器,一次转发行为,就是在对外释放自己的身份信号,确认自我,链接他人。所以人们很喜欢分享这样的文章到朋友圈:
《山东男孩过节回乡指南》
《美术老师,你为什么不给我加课?》
《没挤过四号线的人不足以论人生》
《猫这种东西,一旦吸上,就戒不了》
《处女座为什么这么牛逼》
四、选题要借用热点赋能
如果你追求流量,追热点是必要的,甚至是必须的。为什么呢?
首先你要思考,热点是什么?
简单的说:热点是同一个时间段内有更多的人关注同一件事,这就是这个时间段内,人们注意力都附着在这件事上。然后你再思考,写作者干什么的?
写作者之间的竞争,本质上就是争夺用户时间和注意力的。
因此,热点事情是附着人们注意力最多的东西,写作者又是争夺用户注意力的,那么追热点就是写作者追求流量的过程中必须要做的事情。
凡事讲求性价比,热点事件出现时,由于人们注意力相对比平时更集中,因此你的文章哪怕质量低于平时的水平,流量基本也会大于平时,如果你的质量又比平时好,那成为爆款就是顺其自然的。
另外,作者说的是借用热点赋能,而不是说追热点。借热点赋能,是你本来就对一个主题有比较好的思考,然后刚好这个思考恰好跟热点本身有不错的联系,那这个热点,便是论证自己独到见解的绝佳案例。
五、选题要多维度提供新知
想要创造价值,绕不开的就是,你得提供新知,多维度的新知包括新知识、新认知、新方法、新资料、新故事、新视角、新形式、新联系、新组合等等。
为什么要多维度提供新知?
所谓优质,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现在写东西,最怕的是严重的同质化竞争。你会发现写什么选题都好像有人写过,大家都写,你如果不能提供别人没有的东西,别人为什么非要看你呢?
因此,当你策划一个选题时,必须要多维度的思考,如何给这个选题注入一点新的东西,比如:
《王宝强打离婚官司为什么请的是刑事律师?(细思极恐)》提供新知。
《阿里云这群疯子》提供稀缺故事。
《年轻时的毛泽东,从来不焦虑》提供新角度。
总结一下这一讲的内容:优质选题既要满足好文章的定义,又要做到传播广阅读高。基于此做选题时要围绕五个点来做:
戳中普遍痛点,引发群体共鸣,制造身份认同,借用热点势能,多维提供新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