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大观四年,赵佶让蔡京下岗,任命狂草书法家张商英当宰相。
宰相地位高,权力大,事也多,需要找个得力帮手。张商英想到了陈瓘,这个人有想法,能力强,得把他调回来。这时陈瓘在通州。
为了方便工作,保证下面执行自己的命令不偷奸耍滑、缺斤短两,张商英绕开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自己成立了个政典局,负责上传下达,职责权力等于大于办公厅。
宋哲宗绍圣年间写的《神宗实录》,围绕怎么评价王安石变法,前后修改四五次。对此,陈瓘意见大了去了,于是写了本《尊尧集》。
张商英想用《尊尧集》阐述的思想作为自己的施政方针,让陈瓘赶紧把书送来,并由政典局下达陈瓘的任命文件。
要是搁到别人头上,早就乐得冒鼻涕泡了,可陈瓘觉得牛栏里关猫——实在不靠谱。书准备好后,没给张商英寄过去。
张商英想早点看到《尊尧集》,见书还没来,就让政典局去催。
通州郡着急忙慌拿着通知来找陈瓘。
陈瓘写了一个报告,用黄帕封好,让政典局当着宋徽宗的面拆开。
有人不明白,政典局要书,和政典局说就行了,为什么要给皇上呢?
陈瓘说,实在是没接到皇上的命令,我想直接让皇上龙眼御览,这是公事公办。张商英当宰相,不走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的正常办公程序,自己成立个什么政典局,把公事办成私事,我哪敢给他们政典局写信?别人会怎么想、怎么看?正大光明的事为什么不正大光明地办?谁能说清楚?恐怕《尊尧集》还没到张商英手里,张商英就自身难保了。我躲还躲不开,还和他们狗扯羊皮?
果然,第二年张商英下岗,陈瓘也被贬台州。有人说他悄悄咪咪给张商英送书,想推行他的政治主张。
自信的人敢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嘀咕去吧。如果有阳关大道,偏要走旁门左道,爱谁谁,只能活该摔跤了。
【原文】陈公在通州,张无垢(商英)入相,欲引公自助。时置政典局,乃自局中奉旨,取公所著《尊尧集》,盖将施行所论,而由局中用公也。公料其无成,书已缮写未发,州郡复奉政典局牒催促。公乃用奏状进表,以黄帕封缄,缴申政典局,乞于御前开拆。或谓公当径申局中,何必通书庙堂。公曰:“恨不得直达御览,岂可复与书耶?彼为宰相,有所施为,不于三省公行,乃置局建官若自私者,人将怀疑生忌,恐《尊尧》至而彼已动摇也。远其迹犹恐不免,况以书耶!”已而悉如公言。张既罢黜,公亦有台州之命,责词犹谓公“私送与张商英,意要行用”。于是众人服公远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