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去一所中学的心理团辅活动当助教。这是我第二次接触到这所中学的学生们。第一次接触的是九年级的,这次是八年级的。
和第一次就感受到的困惑一样,这次仍然觉得困惑:那就是十四五岁的花样年华的孩子们,是怎么成长为这样的?好像什么都无所谓什么都没有兴趣,一点活力都没有的样子。仅有的活力,便是用嬉笑打闹掩盖真实的自我。
更令我震惊的是课后留下来和老师聊天的两个女孩。在她们的聊天中我听到她们称呼自己的身体为“尸体”,其中一个女孩坚决地说“十八岁的时候就去死”。教室被称为“停尸房”,学校被称为“牢笼”。另外一个女孩的情况也好不到哪去,她说再过几天她妈妈就过来和她爸爸离婚并要带她回老家乡下定居。她想跟着爸爸,这样就能继续留下和好朋友在一起。可是她爸爸说“不要她”。我难以置信,忍不住对她说,不会的,父母哪里会不要自己的孩子。你怎么知道你爸爸不要你?她则说是她爸爸亲口对她说的不要她。
一时之间我有点不知道该说什么好,顿了顿,只好说那也可能是你爸爸的气话。可是女孩的表情似乎也看不出来有什么变化,好像这句伤人的话不是对她说的。也许,让她伤心的话太多,她已经麻木了…
听主讲老师后来说起,她们俩去年就来上这个心理团辅课程了,那时候她们更严重,都有割腕自残的行为。现在已经算是好的了,至少没有再割腕自残了(老师还特意看了下她们的胳膊,没有新的伤痕了)。
这个女孩父母马上就要离婚了,等待她的是她不确定的未来。她不知道还能不能继续在这读书,还能不能和好朋友一起学习玩耍。而她的好朋友(就是那个说要十八岁要自杀的),家庭情况同样复杂,因为她妈妈结过四次婚,她现在的后爸是她妈妈的第四任丈夫。我难以想象,在妈妈结婚离婚离婚再婚的前几桩婚姻里,她过着怎样动乱的生活…
我们都劝她等她十八岁了,那完全可以脱离原生家庭去过自己的生活了,又何必走那条绝路呢?她说也许她养不活自己,怕自己没有能力挣钱。我们表示理解,经济确实是个问题。但天无绝人之路,以后说不定就柳暗花明了呢。我还推荐她去了解下脱不花的经历,她从17岁做前台到现在成为得到的创始人之一,期间也历经千辛万苦,或许可以从中借鉴一些她的经验。
我其实是想让她找到一个榜样,希望她能向榜样学习,从榜样那里获得一些面对困难的力量。即便做不到事业那么成功,至少好好活着也是好的。
心理团辅活动结束后,我和另外两个老师在那聊天(晚一点还有个家长的教育沙龙活动),其中一个助教老师说,感觉挺无力的,想帮助孩子们,但好像使不上力。我也有同样的感受,另外一个主讲老师则说,这个事情急不来,得慢慢来,那些经常来参加心理团辅活动的学生,还是有好转的。虽然不能帮助所有的学生,但能帮一个是一个。也只能这样了,但还是希望所有的孩子们都能生活得更开心快乐些!
网友评论